最后一次出国 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率外交代表团访问苏联并参加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活动。这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国,这次访问苏联时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演...
他声名不显,却是民国以来最有争议的国民党将领,他在危难时刻站出来,力排众议领军死守南京,却在日军进犯后弃城而逃,导致了举世痛心的大屠杀惨案。 反对者称其卖国,...
赤壁之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淝水之战没什么不同,都是统一全国之战。不同的是,曹老板到了长江,苻大天王才到淮河。 所以,曹操比苻坚更有机会成功,而且,曹操还是纯...
你知道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将军,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战场上度过,他就是薛岳。这位曾经的国民党名将,其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布满了坎坷和无奈。在他晚年...
引言 在人们印象中,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非林则徐莫属,而实事上,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上海就出了一位开中西交流风气之先的人。他就是精通历法、数学、农学、军事,主张西...
在《亮剑》里,魏和尚是李云龙的警卫员,像亲兄弟一样,在那样年代警卫员就是领导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团里也是身手高超,颇有威望,毕竟是少林寺还俗的和尚。魏和尚也是很多...
提到臣籍降下这个词,相信大部分网友都会感到陌生。这个词来源于日本天皇的一项政策,那就是将部分皇子皇女赶出皇室,不再作为皇室成员。这样的政策,纵观世界历史,再没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身上带有浓厚的“流氓”习气。 后人常传言,早年的刘邦,耽于享乐,无甚本事,还不肯苦干,被其父斥责为“无赖”。 但就是这样...
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虽然描述的是个人的成长和学习,但同样适用于国家层面。一个国家,即使曾经强大富裕,如果不能持续发展,最终注定会衰...
1945年重庆谈判后,蒋介石回想起毛主席这次的全身而退,这让他对未来的道路虽然有种“荆棘丛生”的感觉,但是他仍然充满自信,认为国家终究统一在自己之手。 但蒋介石...
三国的历史,在华夏几千的诸侯混战的历程中,不仅充满了精彩的瞬间,同时还有充斥着各种英雄义气的成分。不得不说的是,在这段历史当中,孙刘曹的三家鼎立的局面,是任何一...
按史书记载,在邺都兵变中,被叛军劫持过的后唐大将也是庄宗养兄李嗣源眼看自己说不清楚了,干脆真的反了,先去夺取汴州。 ——如果光看这些史书记载,很容易觉得李嗣源本...
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与大臣之间并不像后来的封建王朝那边尊卑有别,君王往往极其倚重大臣,而大臣表面上对君王尊敬有加,但其实心里头并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春秋时期的有...
1945年,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互不相让,此时重庆谈判正进行到关键时期,双方随时可能发动内战。 为了保证毛主席在重庆的安全,也为了防止在谈判期间国民党进...
1947年冬季的一个深夜,北平国民党军中一位不知名的师长悄然前往地下党员家中。这位师长由于身份特殊,必须采取如此隐秘的方式。他一开始对地下党信心十足,诡称凭借丰...
1948年开始的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50多万,长江以北基本上解放。 三大战役中的每一场战役都打的很艰难,但都认为平津战役的难度是最小的,为什么这样认为...
岗村宁次出生于1884年,在当时那个年代出生的日本人,难免会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绪。一方面,袁世凯主政北韩时曾经以强势反击过日本人,连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借着这件...
《旧唐书》如是评价唐德宗的宰相崔损和齐抗: 而损、抗之比,夫何足云,遽污台槐,盖时主之容易耳。 那么这两位宰相,真的是如此平庸不足道吗? 崔损出自博陵崔氏,高...
列宁和斯大林都是苏联历史上伟大的领导人,他们分别为苏联的建立以及卫国战争中做出不朽的贡献。斯大林一直自称是列宁“最优秀最忠诚的学生”,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是...
公元前262年到260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相当重要的一次战役,逐步崛起的秦国通过这一战击败了敢于挑衅的东方强国赵国,此后,东方六国已经没有了任何一国有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