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在重庆为何能全身而退?国民党抱怨:都怪蒋介石的错误判断
创始人
2025-07-08 02:02:26
0

1945年重庆谈判后,蒋介石回想起毛主席这次的全身而退,这让他对未来的道路虽然有种“荆棘丛生”的感觉,但是他仍然充满自信,认为国家终究统一在自己之手。

但蒋介石不会想到,这是他这一生中做过的最大的错误判断!

抗战胜利,共商大计

1945年8月10晚8时左右,蒋介石如同往常一样做完默祷,忽然就听到附近传来一阵欢呼声,他忙令左右前去打听是怎么回事,这才知道是敌人宣布投降了。

不久之后,果然从各方传来正式消息,日本政府宣布,除保留本国天皇尊严之外,其他一律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艰辛抗战了八年之后,终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二日清晨,蒋介石就迫切的接受了日军投降的问题,因为当时在华日军尚有百万之众,不仅占有中国诸多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还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和物资,谁能最早地接受日军投降,谁就能取得最大的胜利果实。

但早在8月10日晚凌晨,朱德就以延安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命令,要求敌就地投降,并且交出全部武装,如果拒绝缴械,那将予以坚决消灭。得知消息的蒋介石立即就给各方发布急电,其中一份最紧急的就是发给朱德,他声称:政府对敌军之缴械、收容处理等已经做周密安排,你部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动。这其实就是剥夺了共产党接受日军投降的权利。

收到蒋介石电报的毛主席怒不可遏,毕竟华北、华中还有山东等大批敌后战场根据地,都是新四军和八路军打出来的,如今胜利了,却没有受降的资格,实在是欺人太甚。

但毛主席还没有想到如何与蒋介石争夺胜利果实的好办法,这边蒋介石就已经开始了行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他达到了个人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他不仅得到了美、英两个传统强国的支持,就连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也与他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当时占尽天时、人和的蒋介石只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他的精锐部队,目前都在中缅边境和云南等地,而共产党的部队紧挨着敌占区,一下子就能摆开阵势。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蒋介石必须要想好一个办法来拖延时间,让自己的主力部队回到内战前线,于是8月14日,一封电报就从重庆发往了延安。

“倭寇投降,国际国内各种重大问题急需解决......事关国家大计,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对于这封电报,最开始延安方面未做正面回应,但蒋介石不仅没有放弃邀请,反而在8月20日的时候,以更加激烈地言语向毛主席将了一军,他不仅将不准共产党受降的责任推到了美国人的头上,同时还把这件事上升到人民利益高度,如果毛主席不同意,就是置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于不顾,果然这封电报一发,舆论界拥护声不断。

最终,承受巨大压力的毛主席,还是决定回电让周总理前去探探情况,这让蒋介石料定了其不敢前来,又趁热打铁发出了第三封邀请。

而为了不被扣上破坏民族团结的大帽子,同时也为了不能违背了人民渴望和平的大潮,毛主席认为,此次前去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为苏联、美国和英国都需要和平,不希望中国再内战。

并且在去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做好了在谈判过程中,会要面临谈谈打打的局面,因此令刘伯承、邓小平、李彪、陈赓等十多位将领回到各自地区,以便随时做好应变准备。

而电令回复蒋介石答应前往重庆的毛主席,所预料到的最坏情况,也不过就是坐班房罢了,用他的话来说,正好还可以在那里办点事,实在是没什么可怕的。

28日,毛主席由张治中和赫尔利陪同,与周总理、王若飞抵达重庆,机舱门打开后,毛主席身穿蓝灰色中山装,脚穿黑色布鞋,一手挥舞着巴拿马式样的盆帽,在闪光灯下,微笑着走下了飞机,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就这样开始了。

期望和平,谈判开始

其实早在8月26日,蒋介石就已经在日记里写下了与毛主席商谈的大略方针,意思大概是:对共方针,可以给予宽厚处理,但若是屡教不改,再施加惩罚,也不会太晚。

所以当毛主席一行到达重庆后,蒋介石当晚便在林园设宴招待,他特意将毛主席安排在自己的对座,以此显示自己的诚恳和尊重。宴后又邀请毛主席下榻在林园。

而毛主席在来重庆之前,也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次来也是带着条件来的,也就是要求国民党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以及抗日军队;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公平合理整编军队;承认各党派的合法性、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等。而对于这些要求,蒋介石在日记本写下,应该留有余地,不便加以正面严厉拒绝,但是需要另加前提条件。

8月29日,蒋介石与毛主席第一次会谈,自称愿意听取中共意见,并且说中国无内战,也不存在内战。对于这背后的含义,毛主席心里清楚并愤怒不已,对方一直称己方为“共匪”,剿匪自然算不上内战了。

随即,蒋介石提出了谈判三原则,也就是:第一是所有问题一起解决;第二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不能违背政令和军令的统一。第三是政府的改组不得超越现有的宪法之外,这三个原则就是他所说的“前提条件。”

9月3日,中共谈判代表团再次提出十一条谈判要点,其中蒋介石肯定了其中实现三民主义与拥护蒋主席领导地位等条件,但是对中共提出的五省主席推荐人选,还有将解放军整编成十六个军与四十八个师的要求特别反感。

对此,蒋批为“贪得无厌”,并认为自己诚心解决问题,对方反而得寸进尺。4日早上,蒋介石还在祷告:愿共毛能悔悟,使国家能够和平统一。紧接着在上午,他亲拟谈判要点,内容便是中共军队最多只能保留十二个师,并且不承认解放区为事实。

事实上,国民党自1927年执政以来,一直都是一党专政,也受到了其他党派的批评与诟病,所以毛主席一提出承认蒋的领导地位,他就恨不得立即公之于众。

而自9月4日起,蒋介石就将中共谈判的重任交给了张治中,自己则是当起了甩手掌柜。不过,虽然是退居幕后,蒋介石依然随时在关注苏联与中共的动态,以便掌控谈判节奏。

至10月8日止,双方共会谈十三次,这场牵动国人内心的和平谈判能够取得效果吗?

陷入僵局,摇摆不定的蒋介石

对于中共提出的诸多条件,国民党代表都表示没有问题或是问题不大,唯独对解放军部队整编数量和五省主席、六省副主席的条件无法接受,蒋介石觉得这是狮子大开口,根本不可能答应。而就在两党僵持不下的时候,蒋介石干脆带着宋美龄乘专机飞到西昌,休息去了。

在去西昌的飞机上,蒋介石再一次想到中共提出的条件,心里的怒火瞬间再次燃烧起来,也唤起了长久以来对中共的敌视,在他的心目中,中共根本不是并肩战斗的战友,而是“叛逆”。而毛主席也不是他邀请来的贵宾,而是乱国的“罪魁祸首”。

越想越气的蒋介石开始在日记本上罗列中共的罪状,此时的他不再带着当初邀请中共谈判时的诚意与敬意了。而他写这些罪状的也不仅仅是用于发泄,而是在为扣留并审问毛主席做准备。

可是要扣留应邀而来的毛主席,却不是一件小事,美国和苏联绝对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再次陷入内战的中国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于是蒋介石特意在日记本的后面写下注意:美国与苏联的态度。依靠美国,讨好苏联,这就是蒋介石此时的外交准则。

可是美国的赫尔利事前保证过毛主席的安全,要扣留与审治毛主席,那么就必须绕过他的这一关,不能够与他的保证起冲突。

虽然明知其中厉害,可是蒋介石想要审治毛主席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几乎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了。他想到了就在不久前伦敦的五国外长会议,由于美苏两大霸主的不对付,使得会议最终无果休会。于是此时蒋介石心里认为,苏联的实力也许已经到了外强中干,不足为虑的地步了,那么或许解决中共问题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

审治毛主席,与共产党决裂,掀起剿共战争,这样的念头在蒋介石脑海里不断回响,他推算自己一旦做了此事,苏联并不会善罢甘休,有可能会去占领新疆,或者干脆不从东北撤兵。即使是这样,蒋介石觉得还是很合算,此时毛主席就在重庆,想要扣留他,易如反掌。

然而,正当蒋介石豁出去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又变得犹豫起来了,他觉得这样对待中共,国内外肯定会有很多反对声音,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举棋不定: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

其实不能怪蒋介石优柔寡断,如果他真的悍然扣留毛主席,那么美国、苏联以及百万中共武装力量,还有国内所有民主党派人士全部都会容不下他,那样,国内外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大好局面将会再次葬送。面对这样严重的后果,蒋介石又硬生生地将扣留毛主席的想法给按下去了。正好此时,左右与他商讨毛主席离开重庆的时间,心中自觉已有计较的蒋介石觉得毛主席不宜在此地多呆,否则容易生变,到时候哪怕不是自己造成的过失,也要对其安全负责,所以干脆让他速速离去。

10月9日,毛主席向蒋介石告别,蒋介石问道:对此次国共和合作有什么看法没有。毛主席没有正面回应,蒋介石于是继续说道:国共必须彻底合作,否则与国家不利,还对共党有害。自以为”掏心窝子“说话的蒋介石,却对毛主席的态度很不满意,认为其不够诚意。

10月10日下午,周总理、王若飞与张治中等国民党代表在桂园客厅共同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纪要》,也即是《双十协定》

这个纪要由周总理起草,双方一致确认,抗战已经结束,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将在蒋主席的领导下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中国。

《双十协定》的签订在当时是一件大喜事,它使得饱经战争之苦的中国人避免走向内战,同一天,国民党政府颁布授勋令,对大批抗战有功人员授予胜利勋章,蒋介石考虑再三,在授勋人员名单中加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三人后,又加入了毛主席和董必武的名字。

之后,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他这么做的原因,说是希望毛主席能够”幡然悔悟“,不再做”危害国家“之事。

10月11日上午9点半,毛主席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车来到重庆九龙机场,登机前他面对《新华日报》的记者做了一次简短讲话:中国问题可以是乐观的,困难也是有的,但是是可以克服的。

毛主席离去后,蒋介石独自在林园散步,他回想起毛主席在重庆时两人接触的细节,更加觉得“共党不可与同也”,甚至在日记中写道:共毛态度鬼怪,阴阳叵测,硬软不定,绵里藏针。

不过他还是很自信,相信自己才是最有能力,将中国统一并发展强大的人,相信自己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蒋介石的这种自负、怕担责任以及怕得罪美苏两个大国,重庆谈判中,毛主席才能全身而退。

不过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蒋介石一生中做过的最大误判,中华民族最终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完成了统一,而他则在海峡对岸的岛上郁郁终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音乐教授携带贝斯坐地铁被拒?广... 近日,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徐理反映,他带着贝斯在广州地铁安检时被拒。安检人员称其所带行李不符合规定,...
原创 秦... 秦始皇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在他的手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诞生了,随后他建立了一系列适应中...
原创 粟...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粟裕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是因为粟裕的一再请求,他最终被评为...
原创 9... 4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过是一代人的沧桑变化而已。 1978...
中国又有两大盟友倒戈?印尼送3... 7月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新贸易协议,此消息引发国际关注,也为后续多国动向埋下伏笔...
原创 南... #深度好文计划# 侯景,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曾为东魏、梁朝将领,甚至当过“汉国皇帝”。但...
原创 假... 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为秦帝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蒙恬更是北驱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修筑万里...
原创 诸... 诸葛亮儿子,因说了6个字被孔明挥泪斩杀,刘禅直言:心疼丞相! 文|葩姐 相信大家对诸葛亮这个人都是非...
司马懿:从魏国重臣到晋朝开国君... 在三国鼎立的纷乱时代,英雄豪杰辈出,而司马懿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他以其深沉的智谋、坚韧的意...
原创 三... 导语:在战斗中如果有谁能够把敌人的战车掉转方向原路返回,这个人就会被授予折冲将军的称号,因为他所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