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臣籍降下这个词,相信大部分网友都会感到陌生。这个词来源于日本天皇的一项政策,那就是将部分皇子皇女赶出皇室,不再作为皇室成员。这样的政策,纵观世界历史,再没有第二个政权有过这样的政策。将皇室成员逐出皇室的行为,其他政权也有过。
然而一旦走到这一步,就意味被逐出皇室的人,犯了十分重的罪。以中华历史为例,就是废为庶人。被废为庶人,基本上都是因为造反。而造反在任何一个政权都是死罪,废为庶人基本上是基于统治者本人的同情,为造反者减罪,类似于现代的死刑改判无期。
也就是说,除日本外,所有政权基本上没有在皇室成员没有犯罪的情况下,将皇室成员逐出皇室的行为。那么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是日本自大和政权建立之后,就一直宣传天皇是神的后代,也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神道教。
既然天皇是神的后代,那所有皇室成员,也都是神的后代。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神的后代自然是神,而不是人。神怎么能与人共事呢?这也就是说,不同于其他政权藩王的后代因为无缘继承王位,而成为大臣。日本皇室的成员,是不能做大臣的。
因为他们在宗教层面上是神,而不是人。因此日本天皇处理皇室成员,只有两个办法。要么白养着他们,要么让他们活活饿死。白养着他们在财政充裕的情况下,倒是可以做到。但是后世天皇权柄旁落,就没有能力供养皇室成员了,所以将他们臣籍降下。
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他们一条生路。其次自圣武天皇迎娶藤原不比等之女光明子后,日本天皇内部通婚的传统也因此终结。神与人生育的后人,地位自然不比神与神生育的后代更高。因此后世天皇也不再看重皇族的神性,认为皇室成员,也只是普通人罢了。
加之藤原氏掌权之后,日本天皇也急需在朝中扶植忠于自己的大臣,以此来对抗藤原氏。还有什么做法,比扶植皇室成员做大臣,更能培养忠于自己的大臣呢?因此为了对抗藤原氏,天皇也愿意将自己已经失去了神性的皇族成员臣籍降下,成为自己的大臣。
只不过日本天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臣籍降下的皇室成员。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根本不是藤原氏这种政坛老手的对手。因此藤原摄关政治得以持续数百年,然而最终这些皇室成员,还是推翻了藤原氏的统治。只不过不是采用和平手段,而是使用暴力。
清和源氏与桓武平氏,这两支基于臣籍降下皇族成员所产生的后代,创立了后世的武家政权。但他们虽然达成了目的,但仍然架空天皇,我想这是日本天皇始料未及的。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