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崛起成为大一统国家后,迎来了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这个王朝中,特色制度层出不穷,不仅包括了生活习俗,还涉及到官职制度。其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官职就是“九门提督”,这个官职的设立始于清朝,前朝明朝和元朝并未有此设定。
官职听起来似乎神秘复杂,实际上,它只是一种代号,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职能范围。那么,“九门提督”的职能范围究竟是什么呢?古代的京城,即皇帝的居住地,通常都有严密的军备,而皇城更是戒备森严。历代对京城禁军的培养和重视是毫不吝啬的。大清征服北京后,对京城军事力量的部署自然是极为重视的。由于当时的八旗劲旅数量有限,而北京仍残存大量抵抗势力,因此,按照明朝时期的传统,在内城设有“步军统领”,专门负责北京内城的防御工作。内城还设有皇城,其中包括“亲军营”,由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担任长官。亲军营的军人大都是勋贵子弟,在皇上面前充当仪仗队,尽管地位崇高,但战力并不高,更多地是皇帝的随从部下。步军统领衙门因此成为保卫皇帝的重要军事力量。 随着北京局势逐渐安定,八旗人手逐渐充裕,于是撤销了明朝时期设立的五城兵马司,由巡捕中营取代。不久之后,步兵统领兼管巡捕中营,负责提督内城九座城门的大小事务。这就是“九门提督”的发展历程,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统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驻京武官,其职能范围相当广泛。毕竟,京城内城作为大清的中枢,九门提督完全有能力直接调动步军统领衙门,保卫天子,下属于王公。步军统领衙门还负责刑罚审判等具有警务性质的工作。换句话说,九门提督既具有军队性质又有警察性质,是一种位高权重的官职。 回顾清朝历史,曾担任九门提督的人物有隆科多、福康安、和坤、穆彰阿、郑亲王端华、荣禄等等。这些人物无一不是实权派,是皇帝亲信之人。如果放到今天,类似于九门提督的官职仍然存在吗?当然是有的。前文已经提到,官职只是一个代号,我们只需要查看其职能范围就能了解。实际上,现代社会的职能范围与九门提督存在着相似之处。现代的官职就是首都行政区域军队司令部总司令,兼管首都地区全部公安局和警察局的最高长官。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官职负责卫戍首都的军队,同时也是首都地区的全部公安和警察的最高领导。其职能范围包括保卫首都、处理军事事务和管理警务工作。因此,可以说这个现代官职与九门提督在职能上存在相似之处。官职可能有所改变,但其职能范围仍然延续了历史的传统,具有重要的军事和警务职能。总的来说,“九门提督”这一历史官职的设立,是为了维护京城安全,保障皇帝和王公的安全。而在现代社会,虽然官职名称可能有所调整,但职能范围的延续使得它在维护首都安全、处理军事事务和管理警务方面仍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