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淝水之战没什么不同,都是统一全国之战。不同的是,曹老板到了长江,苻大天王才到淮河。
所以,曹操比苻坚更有机会成功,而且,曹操还是纯粹的汉人,在这一点上,比身为少数民族的苻坚更有优势。
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可见,统一有多难。
苻坚希望以自己的仁政建立起一个超越种族的国家,但他真正能依靠的又只是自己的种族,所以,苻坚要统一,难上加难,甚至不可能成功。
因此,苻坚只走到淮河就失败了。假设,即便淝水之战前秦打赢了,那下一场战争无非又是一次赤壁之战。
根据《太平御览》记载,苻坚与苻融讨论军事计划时,曾担心晋军知道他亲至战场 ,会放弃淮南,固守长江,导致渡江不易,因此苻坚才下令将自己的行程保密,尽力将晋军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就是淮南战场。
可惜,出了朱序这个叛徒,前秦军队连淮河都没打过去,苻坚的计划自然就落空了。
自然,对于出身北方的政权来讲,渡江战役难度更大。无论是对苻坚,拓跋焘,还是曹操来讲,想要打过长江去,统一南方政权,一个字,难。
成功了,统一天下,像杨坚。
失败了,三分天下,像曹操,更惨者,如苻坚,身死国灭。
01
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又似乎不同。
曹操打的是东汉朝廷的旗帜,战争的性质是统一全国之战,孙权和刘备没有自立称王,在名义上属于朝廷。所以,曹操打他们,看似名正言顺,却又师出无名,人家又没有反朝廷,你干嘛打他?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看,此时的全国又是统一的,都属于东汉,属于内部战争。
▲刘备、孙权当然也属于东汉朝廷
但是,对于淝水之战,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前秦和东晋是两个独立的政权。但我更愿意把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列为同等性质的战争,站在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秦汉是第一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第二阶段,那么,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就没什么不同了。在这个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曹操和苻坚没什么不同。
赤壁之战,人人耳熟能详,写也写不出花来,之所以突然想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文章,完全是因为周末休息看了老电影《赤壁》。
说实话,这部电影有点侮辱人的智商,能忍着性子看下去全凭张丰毅老师的曹操形象,我认为这是乱世枭雄的最好诠释。
第一个忍不住要吐槽的是电影中说曹操发动这场战争竟然是为了一个女人,就是周瑜的老婆的小乔。曹操爱抢别人的老婆,世人都知道,但为了抢别人的老婆,发动一场战争,似乎有些傻逼。幸好,在电影后半部分,解释了这样的误会。小乔来到曹操军营,问曹操你发动这场战场是为了我?曹操笑着说,你信吗?言外之意,我都不信。
鬼才相信。
我更愿意相信,古代的战争大都是因为人的欲望,为了权势和名利打一场战争,而不是为了一个女人打一场战争。虽然确实在历史上有一些战争是因为女人,但赤壁之战绝对不是因为一个女人。为了突出小乔一个人的魅力,强行降智观众。
电影的结尾,东吴一帮人单挑曹操,周瑜说他们反的不是汉献帝,是曹操。但我敢说,即便不是曹操,而是另外一个人当丞相,他们还是会反,毕竟,他们反的是天下统一。因为,要统一,就要另外一方政权消失,谁愿意自己被消灭呢?
所以,从关羽口中说出“你过时了”这样的话,我是大大震惊的。过时了,就是说统一已经不是主流了,三分天下才是主流。
可既然三分天下是主流,为什么三国形成之后,他们之间还是会互相攻伐,都想要消灭对方。三分了,还不能和平相处吗?
实际上,他们不是反统一,他们反的被别人统一。
02
不说电影了,说回赤壁之战本身。
先说一个结果,赤壁之战成功了,曹操统一华夏,天下姓刘还是姓曹,不好说,赤壁之战失败了,三分天下,当然,是站在曹操的角度。
曹操是枭雄,这毋容置疑,甚至可以说,曹操是英雄。曹操如果不是英雄,那继承了他位子的曹丕就是反贼,曹魏继承东汉,西晋继承曹魏,东晋继承西晋,南朝继承东晋,如果曹操是反贼,那接下来继承他位子的后人都是反贼。那我是不是可以说,淝水之战,苻大天王南下消灭东晋才是正义之举,消灭从东汉以来一系列继承的反贼嘛。
这么一看,真正的正义反倒在前赵后赵和北方政权中了。毕竟,前赵姓刘,刘渊都说自己是汉朝的继承人了,刘渊灭西晋,不就是为汉朝报仇吗?的确,汉朝和匈奴和亲,匈奴人改姓母系刘姓,看起来倒是那么一回事。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北方的劲敌袁绍,之后又相继消灭残存的袁尚、袁谭势力以及乌桓,统一了北方。
统一北方之后,下一步自然就是统一全国。这似乎是从秦朝统一以来的规律了,光统一北方不算完成大业,必须要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才算真正的全国统一。
但南方的割据政权似乎一直以来都没有北上的打算,无论是项羽还是之后的东晋、南朝、南宋,偏安一隅就就够了。
虽然偏安一隅不是什么好词,但人家在南方过的比神仙都好,为什么要北上呢?所以,从古至今,几乎都是由北向南的统一,而不是由南向北的统一。
曹操想要达到始皇帝的高度,就必须结束南方的诸侯割据局面。此时的南方割据政权中,实力最强的就是东吴的孙权,荆州的刘琮政权已经投降了曹操。于是,曹操就给孙权写了劝降信。
曹操以东汉朝廷的名义让孙权投降,就是让孙权归顺朝廷,可孙权又没有反叛朝廷,谈何归顺呢?所以,如果孙权不投降曹操,那就是反了朝廷,曹操讨伐叛逆就是名正言顺。
当时东吴的大臣大部分都想归顺曹操,毕竟,归顺了自然就可以保住性命和高官厚禄。对曹操来说,杀降就没意思了,况且,曹操的手下一大部分也是投降而来。
可孙权的大臣,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想投降曹操,想让孙权反抗,反抗成功了,天下三分,这些人就成了开国功臣。
其实,历史上的很多事就是这样,主子没有造反的心,手下人想造反,造反成功,他们封王封侯,造反失败,砍头的是他们的主子。
孙权反的是曹操吗?肯定不是,即便这时朝廷中独揽大权的不是曹操,是袁绍,是孔融,是刘备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南下东吴,孙权都会反抗。
谁愿意自己的祖传基业被别人抢去。
赤壁之战,从曹操的角度看,是一场正义的统一战争。但从孙权的角度看,却是侵略战争。你都来打我了,我还不能反抗吗?
赤壁之战的过程不用详细说了,熟悉与不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初中历史都学过,孙刘联手抗曹,最后,反抗成功,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奠定后来天下三分的局面
可如果赤壁之战,曹操打赢了呢?那是不是天下就会重新统一了。不用再等到西晋灭吴,更不用等到四百年后的杨坚灭陈朝。
从民族统一的大立场上来看,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并不值得庆幸。
在魏晋南北朝这四百年间,无数人想要统一华夏,并为之努力,曹操,司马炎,石勒,苻坚,桓温,谢安,刘裕,刘义隆,拓跋焘,高欢,宇文泰,宇文邕,杨坚。从秦汉帝国到隋唐帝国,中国的重新统一,这些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明星。但孙权绝对不属于这颗明星。#图文春日打卡计划#
刘备的蜀汉政权虽弱小,却从来都没有忘记北伐,统一全国。孙权打赢赤壁之战,反倒真像网络上调侃的那样“江东鼠辈”了。
可不抵抗又能如何?陈叔宝、李煜面对杨坚和赵匡胤的大军,放下兵器投降了,结果呢?所以,就像鲁肃对孙权说的那样“像我们这样的人可以迎接曹操的到来,但你不可以。我们投降曹操,曹操会让我们做官,可是你投降曹操呢?能到哪里去呢?”
鲁肃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着想,不信你看,72年之后,孙权的后代孙皓便在建康投降了南下的晋军,一样被当作客人优待。反而统一了的司马氏几十年后就来到了孙皓在建康设好的座位,这倒是很有意思了。
在历史上,偏安一隅的南方王朝,都没有北上的欲望,南方钟灵毓秀,更适合人们居住,因此在建康建都的政权大都满足现状,可即便这些政权没有北上的打算,北方的政权却一直都有南下的计划,这便导致了定都在南京的朝代大都短命,毕竟,在你想要偏安一隅的时候,最好祈求别人也有这样的心思,不然,你就只能被被人统一。
赤壁之战的结果,虽然天下三分了,虽然曹操的统一观念被关羽说“过时”了,却总有后来人把这个统一的理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或许才是历史的主流,不会因为某个时间段的分裂而过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