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的艰苦程度,很多人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当他们被困在深山之中,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很多战士最终被活活饿死、冻死。在老一辈战士的回忆录中,这样的悲惨情形屡见不鲜。可能有人会疑惑,山林里那么多猎物和野果,怎么会饿死呢?
抗联艰苦岁月
1938年初,年仅16岁的宋殿选加入了东北抗联。当时,日军的关东军和伪军共计约两万五千人,对三江地区的抗联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讨伐”。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抗联决定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展开“西征”。
宋殿选当时还是抗联的训练班学员,年纪最轻。当西征行动开始时,他和其他学员以及教官一共约80人,随师长郭铁坚一起出发。从西丰沟出发,趁着夜色渡过松花江,简单休整后便朝海伦方向进发。
这支队伍大多数成员都是刚加入的新人,有些人甚至比宋殿选还年轻,根本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过去,他们还能下山找寻百姓,解决粮食和衣物问题,但自从日伪军的围剿开始后,村庄都被封锁,无法再轻易下山,这时大家才真切体会到抗联的艰难。
宋殿选回忆,许多新战士刚开始连夜间宿营都不会。夜晚寒冷,必须生火取暖才能休息,但这些新兵一开始连干柴都找不着。好不容易找到一些枯木,火烧了一会儿便熄灭了,而湿柴根本无法点燃,大家只好挤在一起,硬熬到天亮。后来,教官教他们如何用湿柴和底火保持火力,逐渐才掌握了如何生火。每当大家围着一堆火烤干衣服,稍微有点暖和,才敢躺下来休息。
一路西征,步步艰难
西征的过程中,随时可能遭遇敌人。日伪军不断追踪并包围他们,山林中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伪军土匪,他们能精确地追踪到抗联留下的痕迹。即使抗联一直在原始森林中行进,也时刻面临敌人的追击,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行踪。
宋殿选记得有一天晚上,队伍来到大呼兰河,准备渡河。虽然河水并不深,但水流湍急,大家手拉着手,小心翼翼地前行。正走到河中央时,两个小战士突然脚下一滑,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最年幼的那名战士比宋殿选还小,眼看着他们被水吞没,大家只能默默失去这两位年轻的战友,悲伤和无奈只能藏在心里。
继续前进,队伍在九道岗附近与敌人遭遇。由于敌军人数众多,队伍不得不边打边撤。在整整一天一夜的长时间战斗和奔波后,队伍终于甩开了敌人。但此时,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早已筋疲力尽。饿了便从树上摘点野果充饥,困了就硬撑着走,稍微停下就是死路一条。
队伍行进中,经过大片草甸子时,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草甸子表面看似平坦,实际上下面却都是水坑。大家小心翼翼地走着,长时间行走后,许多战士的脚被泡烂了。宋殿选也不例外,他的脚背上皮肉早已脱落,鲜红的肉面暴露在外,每一步都像刀割一般的疼痛。但大家知道,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只能强忍痛楚,拄着棍子继续前行。
幸运的是,队伍中的一位老战士冒险打猎,成功捕杀了一头黑熊。他们取出了熊胆,用它为大家涂抹伤口,几次涂抹之后,大家的伤口才逐渐好转。
不择手段的生存考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来到松花江的张家湾准备渡河。然而,松花江因连续的降雨水位上涨,根本无法渡过。面对没有粮食的困境,队伍只好暂时停留。最初带来的食物很快就消耗殆尽,大家不得不靠杀马充饥。然而,这些战马是抗联战士们费尽心血才得到的亲密伙伴,杀死它们,战士们都心如刀割,但活下去才是唯一的选择。尽管如此,马肉很快就吃完了,接着只能吃马皮。
很快,连马皮也吃完了,战士们只能在附近的森林里挖野菜、采摘野果。然而,这些东西几乎不能充饥,吃多了还导致腹泻,情况愈发艰难。
野兽与猎物的难题
在许多人眼里,山林中应当有大量猎物,为什么抗联战士不打猎呢?实际上,打猎并非那么容易,尤其是那些体型小、灵活的猎物,猎人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成功捕猎。此外,山林中并非到处都有猎物,季节的变化也使得某些时期猎物更加稀缺。
最关键的是,敌人的讨伐队仍在四处搜寻,战士们不能随便开枪打猎。哪怕是远离敌人的地方,枪声一响也可能引来敌军的注意。宋殿选回忆道:“为了不暴露目标,我们几乎从不打猎。偶尔得到了猎物,大家就像过年一样欢喜……”
在这种困境中,抗联最致命的挑战不是“如何生存”,而是敌人无处不在的围追堵截。为了生存,大家不得不隐蔽行踪,尽量避免与敌军接触。
绝望中的希望
长时间的挨饿、受冻,战士们几乎已经没有力气继续前行。在一个山沟里,队伍陷入了绝境,伤员增多,饥饿导致许多人站不起来,战斗力几乎为零。没有食物和药品,队伍陷入困境,再这样下去,所有人都会活活饿死。
就在这时,几名去挖野菜的战士意外发现十几里外有一处窝棚。郭铁坚带着副官赶到那里,发现是一个中年妇女和她的两个儿子住在这里。妇女姓张,她的丈夫早逝,和儿子一起在山脚下种苞米。郭铁坚向她说明了情况,并请求她帮助抗联。张大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尽最大努力支援。
张大嫂冒着极大的危险,带着有限的金钱去市镇购买药品、盐和火柴——这些都是队伍最急需的物资。在购买过程中,她必须非常小心,不让日伪军的特务察觉。一次次的冒险,使她成功将物资带到队伍中。
不仅如此,张大嫂还冒险将地里的苞米掰下来,送给抗联战士们充饥。即便自己已被特务盯上,多次遭到拷打,她也始终坚守了自己的承诺。她为抗联所付出的牺牲,帮助队伍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胜利的曙光
最终,在九月,抗联队伍终于成功渡过了松花江,与大部队会合。就在他们离开后,日伪军的讨伐队到达了张大嫂的山脚地,他们发现了她的苞米地,随即将其烧毁,不让她再继续种地。
东北抗联能够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存活下来,离不开老百姓的无私支持。许多人像张大嫂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抗联,而这也为抗联的存续提供了关键的保障。然而,这也意味着,许多无辜的老百姓因此遭遇了日伪军的杀害。没有老百姓的帮助,抗联恐怕早就无法坚持下去。
东北抗联的艰苦奋斗,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不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