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伟大的军事统帅竟然是一个文盲。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盲,他自然不可能学习过什么兵书。然而,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在成吉思汗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虽然成吉思汗没有书本上的知识,但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了震撼世界的作战艺术,并创造了独特的战争理论。
有朋友曾问我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成吉思汗是如何创造如此辉煌的战功的?问题还能再有趣一些——“蒙古铁骑为何能够无敌于天下?”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金朝灭亡的皇帝哀宗,在他自己的实际经验基础上,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蒙古之所以常取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
在这短短的二十五个字中,哀宗提到了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北方马力”,另一个是“中国技巧”。
成吉思汗不仅发挥了游牧民族擅长骑射的优点,还巧妙地融合了农耕民族的攻城技巧和火药等“高科技”。这一切的结合,使得蒙古铁骑能够在野战中占尽优势,同时在攻城战中也能克敌制胜。这就是为什么成吉思汗的10万骑兵被誉为“上帝之鞭”,震撼了全世界。
既然提到了这两个因素,接下来我们就分别详细讨论一下。
首先是“北方之马力”。我认为这里的“马力”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蒙古人的体力,二是蒙古马的力量。
先来谈谈“蒙古人的体力”。在古代的生产条件下,什么样的部队最强大呢?中国近现代军事专家蒋百里曾总结道:“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蒙古先民以狩猎为生,打猎和打仗密切相关。蒙古的孩子们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已经学会骑马和射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培养了蒙古人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使得蒙古人在古代战场上具备了超强的作战能力。
此外,蒙古人独特的弓箭技术也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优势。蒙古弓比中原弓和欧洲硬弓射程远、精度高,蒙古士兵凭借超常的臂力和弯弓技能,能够以极高的效率进行远程精准打击。
接下来谈谈成吉思汗的另一个优势——蒙古马的力量。在古代战争中,马的作用至关重要。许多历史上有名的将领,都会拥有一匹驰骋沙场的良驹。项羽的乌骓马、吕布和关羽的赤兔马、刘备的的卢马、曹操的绝影马,这些马不仅是这些名将的骏马,更是他们作战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马的速度和耐力决定了进攻和撤退的效率。
草原上的蒙古马,体力远胜于农耕民族圈养的马匹。蒙古军队通常会为每个士兵配备三匹马,其中两匹交替使用,一匹负责载运给养。这样的配置让蒙古军队的机动性远超其他国家的骑兵。
说完“北方之马力”,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国之技巧”。
如果你的体力和马力不如我,那我可以不出城去迎战,只要把城墙修得更高更坚固,你的马再厉害,也无法飞越城墙吧?于是,在与蒙古军队对抗时,很多国家和王朝选择了依靠城墙和水系进行防守。
但蒙古军队并不畏惧这些坚固的防御,特别是成吉思汗的军队。在与敌军交锋时,成吉思汗通过收容大量汉族和回族的工匠,建立了最早的炮兵部队,这些匠人帮助蒙古军制造出有效的攻城器械,甚至能摧毁高城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此外,成吉思汗还重金收买海盗,利用这些海盗船进行战斗,不仅摧毁了南宋的海上残余势力,还远征爪哇。得到了这些先进的作战手段,蒙古军队便能够突破传统的防守手段,轻松攻破城墙,甚至突破水系防线。
因此,蒙古铁骑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无敌,不仅仅依靠“北方马力”这一因素,中国的火药和攻城技巧同样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除了“北方马力”和“中国技巧”外,最为根本的因素是成吉思汗的宽广胸怀和他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正是这种兼容并包的精神和勇于吸收外部先进技术的气魄,使得蒙古铁骑能够在当时的世界中所向披靡,成为一支无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