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大事,关乎战争与耕作。对于养育了众多人口的中华文明来说,确保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温饱充足,是一个朝代合法性的重要标志。如何既支持农业生产,又能够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便成为了古代各个王朝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在中原大地周围,各国虎视眈眈,想要稳固国力,王朝必须调动每一个能参加战争的壮年劳力。然而,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参军意味着劳动力的缺失。那么,如何建立一种既能保持军事战力,又能维持农业生产的兵制呢?同时,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如何既保证中央的权威,又能确保军队的灵活性呢?唐朝便开始了对此的探索。
府兵制 要谈唐代的军事制度,必须从南北朝时期讲起。公元564年,玉璧之战爆发,东魏军队围攻西魏的玉璧城。西魏孤城被困,似乎随时都会沦陷。让人意外的是,东魏军围城五十天,伤亡七万士兵,仍未能攻克,最终以东魏的失败告终。 这场战争最让人记住的,不仅是西魏守军的顽强抵抗,更重要的是,西魏能够持久抵抗的背后有一套先进的兵制——府兵制。府兵制以均田制为经济基础。在这一制度下,国家将土地分配给流民,使这些原本流浪的百姓固定下来。通过土地将百姓束缚,国家便可以有组织地征兵。而流动的百姓很难成为有效的兵源,固定的农民则成了充足且稳定的兵力来源。 府兵制不仅使军队有了稳定的兵源,也解决了小农经济时代农业和军事之间的矛盾。府兵制规定,一人入伍,全家入军籍。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家庭,更愿意投入战斗,士兵的战斗意志也因此更为坚定。与此同时,府兵制名义上是皇帝的禁军,这也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发生。 经过隋朝的一系列改革,到唐朝,府兵制逐渐成熟。在唐朝,军人不仅是作战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做到了耕与战的平衡。唐朝恢复了骠骑府、车骑府等军队名称,使得军队的组织更加清晰高效。凭借这一制度,唐朝在与突厥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逐渐扭转了南北朝时期中国文明的衰弱局面。 府兵制的弊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大帝国的隐患逐渐显现,府兵制的弊端开始暴露。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原本支撑府兵制的经济基础——均田制逐渐崩溃。均田制的瓦解不仅使得府兵制的经济基础消失,也让府兵制失去了社会认同。随着战事的增多,原本可以轮流休整的府兵不得不长期驻守,这种压抑的生活使得大量府兵逃亡。府兵制逐渐走向衰退,唐帝国的命运却依然没有走到尽头。 兵制改革与兵募制的兴起 在实行府兵制的同时,唐朝还实施了一项更为灵活的征兵制度——兵募制。兵募制的士兵大多是临时征召,这种方式相比府兵制更加灵活,战后士兵可以返回家乡,国家也无需负担养兵的费用。兵募制有效地补充了府兵制的不足,给唐朝的兵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兵募制也有其弊端。虽然初期国家能支付士兵丰厚的酬劳,但随着唐朝逐渐膨胀,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曾经享受荣誉的兵士也逐渐沦为低贱的劳力,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同时,兵募制也面临着与府兵制类似的问题——均田制的破裂使得它失去了经济基础,而长期的征战又让士兵的希望和生命在遥远的边疆消耗殆尽。 募兵制的替代 随着兵募制和府兵制的衰落,唐朝引入了全新的募兵制度——长征健儿。新的征兵方法使士兵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衣食由国家供应,家属也可以随军而行,进一步保障了士兵没有后顾之忧。新的兵制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唐朝在军事上迎来了全盛时期。此时,唐朝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争夺西域的贸易通道,取得了多次胜利。 公元715年,唐朝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兵万余人,击败了吐蕃大食联军,夺取了中亚的拔汉那。公元717年和722年,唐帝国接连击败吐蕃军队,进入了军事全盛的时代。 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募兵制虽解决了军队的组织问题,但强大的军队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保护百姓,也能被地方势力利用。因此,如何确保军队始终效忠中央,防止地方割据,成为了唐朝的又一大挑战。唐朝设计了监军制度,派中央的官员到军队中担任监督角色,以确保军队忠诚于皇权。 然而,监军制度的实施也暴露了不少问题。首先,谁来担任监军成为了难题。唐朝选择了宦官来担任监军,因为宦官是皇权的直接产物,他们对皇帝有着无条件的忠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监督监军呢?监军的权力与将领的指挥权如何平衡?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军队指挥滞缓,最终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尚武文化的兴起 除了军事制度的完善,唐朝还注重培养尚武的文化氛围。科举制度不仅仅局限于文官的选拔,也重视武举,武则天时期开设了武举考试,内容包括步射、马射等,尽管出自武举的将领不多,但它推动了尚武风气的形成。武举制度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以及募兵制的完善,共同推动了唐朝的尚武文化发展。 唐朝的尚武风气不仅体现在军队的英勇作战上,也渗透到民间,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无论是拔河等民间游戏,还是诗歌、小说中的战争场面,尚武精神贯穿了唐朝的各个方面。这种尚武文化不仅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也提升了唐朝的文化自信,使得唐在文化上包容而自信,重现了一汉当五胡的局面。 结局与衰落 尽管唐朝的历史辉煌,但它依然无法超越封建王朝的框架,最终走向衰亡。募兵制虽然解决了军队的战斗力问题,但国家也承担了巨大的养兵负担。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腐败的蔓延,国家逐渐被掏空,庞大的战争机器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募兵制士兵的世袭化,节度使的权力逐渐独立,使得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与此同时,监军制度的腐败加剧,军队的指挥失衡,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最终,唐朝的土地兼并、节度使的拥兵自重、腐化的官僚体系使得帝国走向衰败。尽管唐朝未能完全实现耕与战的平衡,也未能做到中央集权与军队灵活的完美统一,但它为后来的帝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唐朝的军事制度和尚武精神,成为后世帝国的借鉴,影响深远。如果我们回望千年,唐朝所创造的文化和制度依然让人感到震撼与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