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然而,千里马虽常有,但伯乐却是难得的。——韩愈《马说》 在古代,马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武将来说,马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伙伴。吕布因拥有赤兔马,才成为三国时期的顶级武将;曹操则靠着爪黄飞电数次脱险;刘备的的卢马,更是极为传奇。 徐庶和刘备第一次相遇时,便认出了刘备所骑的马——名为的卢,他认为这匹马会对主人造成不利。相反,庞统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间接导致了庞统的悲剧——死于马上。
众所周知,徐庶、诸葛亮和庞统等人都是同门师兄弟,大家普遍认为他们的老师分别是庞德公和水镜先生。那么,为什么徐庶能识得的卢马的隐患,而庞统却看不出来呢? **相马术** 相马是一门技术活,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有了。第一位著名的相马专家叫做孙阳,他来自春秋时期的郜国(今山东菏泽)。有一次,楚王让孙阳去寻找一匹能够日行千里的千里马。孙阳告诉楚王,千里马很难找到,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寻找,并请求楚王宽限一些时日,承诺会找到一匹优秀的千里马。 孙阳走遍了好几个国家,甚至在盛产良马的燕赵一带也未能找到满意的千里马。正当他准备回国时,途经齐国,偶然看见一匹瘦弱的马正在吃力地拉着盐车爬坡。虽然这匹马看起来很瘦弱,走路都很吃力,但孙阳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马匹鉴定者,还是走到它跟前。那匹马突然抬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发出一声惊人的嘶鸣,仿佛要向孙阳倾诉什么。 孙阳似乎听懂了这匹马的意思,他问车夫是否愿意把这匹马卖给他。车夫觉得这匹马瘦弱无力,根本不值钱,认为自己捡了个便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孙阳将这匹马带回楚国,向楚王报告:大王,您要求的千里马,我已经找到。楚王看到马后大怒,认为孙阳是在骗他:你知道我信任你,因此才让你去找马,你带回来的是这种瘦弱的马,连走路都困难,怎么能用来打仗? 孙阳解释说:大王,这确实是匹千里马,只是原主人没有识货,把它用来拉车,而且喂得不够好,所以才这么瘦弱。若是大王让人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它一定会恢复体力,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楚王半信半疑,最终命人精心喂养这匹马。果然,几个月后,马变得强壮起来。楚王亲自骑上去,觉得耳边生风,迅速奔跑出百里之外。之后,这匹千里马便帮助楚王在沙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久后,孙阳被秦国任命为伯乐将军,负责为秦军挑选良马,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还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专著《伯乐相马经》,至今仍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孙阳被誉为伯乐,成为相马术的奠基人。 **徐庶相马** 刘备胸怀大志,不甘心一直处于人下的位置。虽然他在荆州这几年的日子过得相对低调,但还是难免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一次,刘备上厕所时,发现自己大腿上的肌肉已变得松弛,不禁感到一阵悲伤。他告诉刘表,自己常年征战,腿上全是肌肉,但如今久未上阵,竟然变得肥胖,感叹自己年纪大了,复兴汉室的事业还未开始,心中充满了忧虑。 刘备的坦诚让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刘表本来就不信任刘备,这番话让他更加坚定了刘备有图谋荆州的想法,遂派蔡瑁设宴,假意款待,实则图谋杀害刘备。然而,刘备凭借着的卢马的帮助,成功逃脱了这次致命的危机。 在回新野的路上,刘备遇到了化名为单福的徐庶。徐庶看出了刘备所骑的的卢马的隐患,并告诫刘备:这匹马骑则妨主,最好将其赠送给仇人,等马妨过之后,再骑就不会有问题。 刘备听后怒火中烧,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徐庶的建议,认为徐庶所说的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宁可死也不愿做出这样的事情。 徐庶见刘备的义气深重,决定跟随刘备,明显他是借的卢一事来考察刘备的品德。 那么,的卢马到底是否真的妨主呢? **庞统之死** 刘备进军四川时,带上了庞统,并安排诸葛亮留守荆州,这一安排其实非常完美。庞统擅长用兵,而诸葛亮更善于内政。攻打雒城时,庞统建议与刘备分兵两路,自己走小路,刘备走大路。由于庞统的马较为瘦弱,刘备便将自己的马让给了他。不料,庞统骑上的卢马后,在乱箭中丧命,死于落凤坡。 徐庶曾警告刘备的卢马会妨主,然而刘备却依然把这匹马交给庞统,难道这是故意让庞统遭遇不测吗?更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智谋出众的庞统,怎么竟然没有看出的卢马的潜在风险?其实,这一切并非如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 **演义与正史的区别** 许多关于的卢马的故事,实际上出自《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经过许多文学加工,添加了大量杜撰的情节,改变了原本的历史真相。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马跃檀溪时,显得有些像个小丑,他一边抽打的卢一边喊: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而正史中的刘备则说: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这两句话看似相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演义中的刘备显得气急败坏,而正史中的刘备则是在困境中依然与自己心爱的马一同努力。 在演义中,徐庶与刘备偶遇,实际上是徐庶在试探刘备,而正史中,徐庶则是慕名而来,直接投靠刘备。演义中的徐庶心机重,正史中的他却坦荡无私。 演义中的庞统被描述为贪功冒进,结果死于张任的埋伏,似乎证明了张任的智谋更胜一筹。其实在正史中,庞统并没有中埋伏,而是在围攻雒城时亲自指挥,最终不幸被流箭射中。庞统的牺牲展现了他的勇气和领导力,正是这种品格,才令他成为名将。 有些人说,《三国演义》是在刻意美化刘备,贬低曹魏。但事实上,演义对蜀汉人物的刻画并不如历史真实,而是经过了过多的艺术加工,甚至让蜀汉的英雄人物背负了不必要的黑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