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时期之一,许多人都对其中的英雄人物充满敬仰,尤其是其中的两位“巨擘”——曹操和诸葛亮,他们是三国时期最为人熟知的人物,拥有数不胜数的粉丝。曹操是曹魏政权的领袖,以其睿智和惜才之名广受称赞,麾下有许多杰出的人才。而诸葛亮则以卓越的才智和超凡的军事才能,成为了蜀汉的支柱,帮助刘备逆天改命。那么,为什么曹操和诸葛亮这样两位具有非凡能力的人物,始终没能走到一起呢?
首先,曹操和诸葛亮之间有着旧怨。曹操曾经攻打徐州,引起了徐州牧陶谦的强烈反感,陶谦对曹操心生怨恨。正好,曹操的父亲曹嵩经过陶谦的领地,陶谦觉得这是一个报仇的机会,便派人追击曹嵩,并将其杀害。陶谦此举直接导致了曹操的怒火,他随即举兵攻打徐州,结果将徐州攻破,并且屠戮了五座城池,数十万百姓无辜丧命。曹操的复仇手段过于残忍,导致了无数百姓的死亡,这也让许多人对他产生了恐惧和厌恶。诸葛亮的家乡琅琊正是陶谦管辖的范围,曹操的屠杀让他目睹了这场惨剧,这也是诸葛亮家族被迫迁移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正直的儒生,诸葛亮自此便与曹操结下了深仇,难以投靠。
当时刘备三顾茅庐,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已经占据了强大的优势,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曹操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且麾下的将领和谋士都堪称一流,如荀彧、郭嘉等人,曹操几乎不需要再去招募其他人才了。相比之下,刘备虽然屡屡受挫,但他有着真正的皇室血脉,是汉献帝的宗亲,诸葛亮自然看到了刘备的潜力,也认可刘备的理想与抱负。因此,尽管曹操在当时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诸葛亮依然决定帮助刘备,而没有投靠曹操。
至于诸葛亮没有投奔曹操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个人的志向和理想。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谋士,他更是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投靠曹操意味着屈居于一个暴君之下,这并非诸葛亮所追求的。他选择辅佐刘备,是因为刘备代表的是“匡扶汉室”的大义,而这一点正符合诸葛亮的志向。他并非没有看到曹操取天下的可能性,但他仍选择站在刘备一方,因为刘备的立场更加符合他心中的正义。
此外,诸葛亮的选择也展现了他与其兄弟的不同。诸葛亮并没有选择与兄弟们站在同一个阵营,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与志向。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在东吴为官,诸葛诞则在曹魏领兵,而诸葛亮则选择了蜀汉。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诸葛亮一家三兄弟的“投机”,但实际上,这种选择反映出诸葛亮的独立思考和更高远的目标。他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利益。
在曹操的阵营中,诸葛亮很难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曹操的阵营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曹操的谋士如荀彧等人,他们在朝中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几乎不可能容忍一个与自己不同的才俊。如果诸葛亮加入曹操,必然会遭遇排挤,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相比之下,诸葛亮选择了与刘备一起开创自己的天地,这也是他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原因之一。
尽管《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有一些神化的描写,但实际的诸葛亮并非如传说中那般“近妖”,不过他依然是一个超凡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历史上,诸葛亮的功过争议不断,但他依然是一个被后世尊敬的人物,他的选择和坚持,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