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复仁是明朝早期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官,他的故乡位于现今江西省吉水县。自幼生活艰辛的他,逐渐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知识面广泛的人。然而,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恰逢元朝的末年,天下各地爆发了红巾军的起义,投身于已经摇摇欲坠的元朝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因此,罗复仁只能在家中隐忍,尽管内心充满才华,却苦于没有施展的舞台。没过多久,陈友谅被罗复仁的才干所吸引,特意将他召至身边担任编修,负责各类文书工作。在与陈友谅共事的几年中,罗复仁渐渐意识到,陈的志向虽大,但才干不足,而且性格偏于骄傲,注定难逃失败的命运。
于是,罗复仁决定投靠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十分重视人才的招揽,对罗复仁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给予他中书谘议的职务,充任幕僚,协助朱元璋出谋划策,参与建立明朝的伟大事业。
在明朝建立之初,国势尚未稳固,西北和西南地区仍然被割据势力占据,尤其是西北的扩廓势力极其顽强。朱元璋曾派遣多位使者前往进行交涉,但都遭到对方的无情扣留。而后,朱元璋再次派遣罗复仁作为使者,虽初衷良好,但对方依然企图扣留他。面对危机,罗复仁冷静应对,表现得毫不畏惧,在大厅中侃侃而谈,分析利弊,使对方最终感动,不得不将他放行。
不久后,罗复仁又奉命前往安南,经过一番口才交锋,成功促使对方交还在西南地区所占领的土地。对方在他回国时还赠送了丰厚的财物,但罗复仁对此毫不动心,坚决拒绝接受这些并不属于他的财富,展现了他崇高的品德和坚定的立场。
罗复仁性格朴实无华,忠厚老实。在朝堂上讨论政务时,他总是用浓重的南方吉水土话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在文武百官面前直言不讳地批评朱元璋施政中的不足之处。老朱有时对此会感到恼火,但对罗复仁的坦率与耿直却十分赏识,甚至在某些场合中忘记了礼节,直接称呼他为“老实罗”。
在一次朱元璋的生日庆典上,朝廷的大臣们都在为准备什么贺礼而烦恼。他们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以表心意。相较之下,罗复仁对这些礼物并不在意,等到贺礼时,他随手吟咏了一首《水龙吟》来表达祝福。
朱元璋对这首词作品并不冷漠,甚至在满朝文武面前高度赞赏了他,以此鼓励了罗复仁,还赐予了他丰厚的回礼。几年后,罗复仁决定归乡退休,朱元璋特意赠送了一块华丽的布衣,并在上面题下一首诗,以表达他对罗复仁清廉一生的褒奖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