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收藏市场的朋友应该都能感觉到,这两年的文玩生意确实是越来越不好做了。经济大环境当然是主要原因,但也离不开部分商家的“花样作死”。
一、南红:毁于加胶!
南红最火的时候,连和田玉都要避让三分,但始终却没能绕开加胶的问题。尤其是在南红鉴定以材质为准,不再涉及注胶染色之后。
因为没有了专业机构的鉴别,加不加胶就成了良心问题,偏偏这行业最缺的就是良心。
保山料是最早的受害者,最严重的时候半个市场卖的磨砂珠子都是加胶料,而且是在原矿状态就已经加好,根本没得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用紫光灯鉴别,但现在早已经换上不起荧光的胶水,不是南红加胶就是胶加南红了。
二、绿松:毁于染色!
绿松最早的时候是被菱镁矿拖累,但后来鉴定方式改变,不用担心浑水摸鱼,但染色料又成了一大顽疾。
绿松最好的玉色就是“睡美人”,是真正的如珍似宝,绝对的饰品级藏品,但这种可以当色标的玉色非常少见。
绿松既亲水又亲油,所以特别容易上色,只要染剂合适,不要说正蓝、亮蓝,就算是最火的“缇芙尼蓝”也手到擒来。
千万不要相信商家说的假货会掉色,现在的染色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要说用手,就算用酒精都擦不掉。
三、蜜蜡:毁于优化!
蜜蜡的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早的做皮做旧,到现在的二代制蜡,手段真的是越来越高明。
二代蜡本质上也是蜜蜡,却是把蜜蜡的碎料加热到180度熔点,最终再重新定型的人工蜡。
这种优化手法最高明的,就是完全没有改变蜜蜡的天然材质,所以在鉴定中根本无法识别。
最稀有的鸡油黄和金瓷白妖花受害最重,因为偏偏就这两种蜡最好模仿。品相越好越不敢买,慢慢也就无人问津了。
四、翡翠:毁于危料!
翡翠的产地与和田玉不同,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缅甸境内。加上abc货的鉴定十分成熟,原本应该是最稳的天然玉石。
但危料的横空出世给了所有人一耳光,谁能想到一场大洪水竟然冲出了几百吨原矿,地下的储量更是无法估量。
从材质上看,危料不但是天然翡翠,而且水头都很不错。但从底子来看,还是没有老坑翡翠的刚性和荧光感,收藏价值十分有限。
现在的玉石直播间里基本都是危料冒充缅料,真正的好翡翠反而越来越卖不动了。
五、和田玉:毁于二上加强!
和田玉是命最苦的玉石,上面四种玉石遭受的一切它一样都没落下,而现在最严重的就是籽料的二上加强。
无论是国检还是n1,都没办法说清是不是原皮原色,真皮上面做假皮,就连老玩家也难免看走眼。
因为本身就是籽料,所以从玉质上看不出来。因为利用了天然的毛孔皮色,所以更分不出真假。
籽料本身是最好的和田玉,现在却成了造假的重灾区,要毁就毁最经典的,确实是让人忍无可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