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被刺杀后,汪精卫蒋介石成了大赢家,国民党右派成了大输家
创始人
2025-08-02 07:32:29
0

廖仲恺被刺杀引发一场政治地震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遭人刺杀,身中四枪,一枪击中头部,两枪穿入背部,一枪伤在腰间。由于伤势过重,流血过多,不等车开到医院,他半路上就离开了人世。

廖仲恺被暗杀了!这消息像一阵飓风,迅速传遍了整个广州城。广州的革命民众被震撼,被惊呆了。廖仲恺的突然死亡,对他们来说,实在就是一场突然的、猛烈的政治地震。

在广州,在当时的国民党内,廖仲恺的地位太显赫,作用太重要了。如果要问,在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最不能失去的人是谁,那就是廖仲恺了。廖仲恺是支撑广州革命大厦的最重要的支柱,没有他,革命机器的运转是难以想象的。现在支柱倒了,大厦里面的人自然就感到了恐慌,自然就受到了震惊。

廖仲恺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有多显赫?

廖仲恺地位之显赫、作用之重要,只要看一眼他去世前所担任的职务就清楚了。

就党而言,他是国民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工人部长、中央农民部长;

就政府而言,他是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广东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

就军而言,他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所有党军和各军官学校及讲武堂党代表。

党务、政务、财政、军事、工农运动,他什么都管,离了他,哪个方面都玩不转。

就这样一个大权在握、地位显赫的人,怎么就轻而易举就被谋杀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

是权力斗争更是政治斗争

孙中山逝世后,当时国民党内的第一号人物、大本营代理大元帅胡汉民便是一个由老革命蜕变来的右派人物。对他,廖仲恺就进行了一番不妥协的斗争。

胡汉民在国民党内,资格老,地位高,但改组以来,一直表现右倾。孙中山逝世后,他积极活动,甚至不惜谋求广东境内军阀的支持,企图排除廖仲恺等左派人士,成立以他为首、由右派掌权的正式政府。

右派想独揽大权,廖仲恺作为左派的领袖,作为当时国民党内唯一有实力抗衡胡汉民的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他要维护国民党“一大”的革命路线,要保证孙中山遗愿的实现,就要阻止右派篡夺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权。

这是一场权力斗争,更是一场政治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胡汉民以帝国主义、军阀、买办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势力为后盾,廖仲恺则得到苏联顾问、共产党人、工农大众的支持。

斗争的结果,以廖仲恺为首的左派成功地将胡汉民从“代理大元帅”这张第一把交椅上拉了下来。

国民党右派为何对廖仲恺恨之入骨?

对于失败,国民党右派是不甘心的。失败使他们恼怒,使他们愤恨。他们要反击!他们要报复!他们选择报复的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廖仲恺。

国民政府改组后,右派头目邓泽如、林直勉、胡毅生、朱卓文、邹鲁、吴铁城等,聚集到胡汉民家中,频频开会,密谋对付廖仲恺的办法。他们组织了一个叫“文华堂”的俱乐部,公开以“反共产”相标榜。又办了一张名叫《国民新闻》的报纸,在第一期上就以《共产主义不适宜中国论》为题,公开悬赏征文,制造反苏反共舆论。

政治上的分歧使他们对廖仲恺忍无可忍,个人之间的私怨更让他们对廖仲恺恨之入骨。

1924年,胡毅生在胡汉民支持下参加广州市长竞选,因在选举中舞弊,被廖仲恺查办。朱卓文曾任香山县县长,因办事不力受过当时的广东省长廖仲恺的处分。

另外,粤军将领魏邦平、梁鸿楷等以往霸占防地税收,拒不上交政府,现在财政部长廖仲恺上任,一再严令统一财政,要各军将所有截留税收一律交回广东省财政厅,眼看要断了他们的财路。

新仇加旧恨,私怨加政争,廖仲恺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不杀不足似解心头之恨。右派狗急跳墙,他们要杀人了。

国民党右派是如何实施暗杀的?

右派暗杀计划的直接主持者是胡毅生和朱卓文。他们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廖仲恺,但又不限于廖仲恺。他们的胃口很大,企图发动一场政变,夺取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权。

他们侦知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和左派领袖廖仲恺、汪精卫等人每天都在鲍罗廷家中开会,便计划派人袭击鲍公馆,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为实行这个计划,朱卓文花钱收买了一批亡命之徒,准备了机枪和炸弹,并派人到东山百子路秘密勘察鲍公馆的地形。

当时,吴铁城正任广州市公安局长。他得知这一计划后,害怕事情万一失败,自己会受连累,便急急忙忙找到朱卓文,要朱取消这一计划。

就这样,由于右派内部意见不统一,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只好宣布流产。一网打尽既已不成,右派就改变计划,决定还是枪打出头鸟,先伺机刺杀防卫不严的廖仲恺。

右派气焰嚣张,对暗杀计划,他们并不保密,而是有意到处张扬,试图恐吓廖仲恺改变立场。

廖仲恺对暗杀不以为然

廖仲恺身边的人听到消息后,都劝他增加卫兵,加强戒备,但廖仲恺却不以为然。他说:“我无负于国,无负于党,个人更不营私,不牟利,要暗杀便暗杀,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右派的恐怖舆论当然不能把廖仲恺吓倒,但“预防无用”的观点和“生死由他去”的态度无疑也方便了右派阴谋的实行。结果,右派的图谋变成了现实,廖仲恺在暗杀的子弹下丧生了。

右派暗杀廖仲恺的阴谋是得逞了,但是他们也有失算的地方。

廖仲恺虽然死了,可领导权并没有落人他们手中,“联俄容共”的政策暂时也没有因廖仲恺的死而有所改变。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暗杀廖仲恺的结果,竟是他们在广州失去了立足之地。

右派本想把历史的车轮扭转向右,可没想到结果是自己被甩出车厢,历史则沿着左的轨道继续前进。

汪精卫、蒋介石、许崇智各自心怀鬼胎

廖案发生当天,根据鲍罗廷的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其军事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以应付时局。

同时,又成立了有共产党人杨匏安、周恩来等参加的廖案检查委员会和廖案审判委员会,负责对案犯的侦缉与审讯。

廖仲恺死了,特别委员会成立了。在特别委员会中,三人各自心怀鬼胎,但汪精卫、蒋介石当时的面貌是左的。

汪精卫与廖仲恺、胡汉民等一样,同是国民党最高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在最近的国民政府改组中,他又力挫群雄,独占鳌头,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上席。

蒋介石在党和政府里虽然没有什么地位,但他在军队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他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校长、党军的司令,义是广州巾的卫戍司令。

在孙中山逝世之后,汪、蒋二人之所以受到重用,得益于他们左的政治面貌,得益于苏联顾问和共产党的扶持,也得益于廖仲恺的帮助。因此,对于追查廖案、打击右派,这两人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的。

相比之下,特别委员会的另一个成员,国民政府军事部长、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的态度却大有区别。

粤军作为地头蛇,把持防地税收,中饱私囊,获利甚半。廖仲恺统一财政,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他们。为此,粤军将领对廖仲恺怀恨,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心里自然也不会舒服。

许崇智原本就是个老右派,现在他手下将领魏邦平、梁鸿楷等又在廖案中涉嫌,这使他在特别委员会中处境尴尬,很难讲活。

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现象:汪蒋联合专政

许崇智自身有鬼,处境软弱,汪精卫、蒋介石相互配合,积极出击,这样一来,特别委员会实际上就成了汪、蒋二人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实际上成了汪蒋联合专政的局面。

汪蒋联合专政,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以后的十几年,中国人基本上就在这种专政下度过。这次是汪蒋联手的第一次。

廖案虽然情况复杂,线索不多,但基本案情还是很快就弄清楚了。

案发当日,凶手并没能全部逃脱。一个叫陈顺的家伙被廖仲恺的卫兵击中头部,做了俘虏。临死前,他供出廖案是右派反动政客和粤军失意将领指使人干的,他们的行动得到香港英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而胡汉民对他们的计划是知情的,并且有可能就是总后台。

汪精卫、蒋介石开始行动了。案发当日,蒋介石就宣布广州戒严,派自己手下的党军控制了全市。

8月25日,汪精卫下达了逮捕廖案嫌疑犯林直勉、胡毅生、朱卓文、梁鸿楷等人的命令。

这下,右派们慌了神。胡毅生、魏邦平、朱卓文等仓皇逃往香港,林直勉、梁鸿楷等在被捕后又越狱潜匿。

胡汉民打错了算盘

胡汉民没有跑。他自恃自己地位高、根基深,没有人能把他怎么样。可是,他想错了。

25日凌晨,几个全副武装的黄埔军校学生闯进胡宅,将胡汉民“请”上了黄埔长州岛。胡汉民被软禁了。

几天后,汪精卫、蒋介石来看他,代表鲍罗廷指给他一条明路:辞职出国,去苏联考察,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胡汉民身不由己,只好答应。就这样,胡汉民被流放了。

许崇智无奈离开广州

坐拥重兵的许崇智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胡汉民被“请”上黄埔后,他的住宅也受到蒋介石派来的黄浦学生军的“保护”,理由是他的粤军多名将领跟廖案有涉,粤军已经靠不住了。

许崇智当然不甘心被别人“保护”,于是就密令驻守东莞、石龙的嫡系部队来广州救驾。

对他这一招,汪精卫、蒋介石早有防备。结果他的部队还没进入广州,半路就被黄埔学生军包围缴了械。

9月20日凌晨2时,睡眼惺忪的许崇智接到蒋介石派人送来的亲笔信。信中,他的这位老部下历数他把持财政、私吞公款、克扣各军特别是黄埔军校和党军军饷、纵容部下勾结右派刺杀廖仲恺等种种罪状,劝他卸职,暂离粤境3个月,3个月后还请他回来坐镇。

许崇智不想领蒋介石的情,他要求见蒋介石,但是得不到回音。他给蒋介石打了两次电话,蒋都不接。许崇智无可奈何,当天就在武装“护送”下,离开广州,去了上海。

汪精卫蒋介石成了大赢家

胡汉民走了,汪精卫消除了竞争对手。许崇智走了,蒋介石终于摆脱了这个老资格的顶头上司,搬走了统揽军权道路上的拦路虎。汪、蒋二人各了心愿,皆大欢喜。

虽然廖案对共产党来说关系重大,但由于通信不畅,远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对案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明就里,所以并没有作出什么反应。中共设在广州的机构是广东区委。广东区委接受鲍罗廷的指导,基本上采取支持汪蒋联合专政的立场。

在廖仲恺被刺案这场风波中,应该说汪精卫、蒋介石是大赢家,右派是大输家,中共方面则原于客观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做了个旁观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人物简介:伊尹,商朝最早的丞相,传说通晓天文地理,无所不能,人称活神仙,主要成就:辅佐成汤建商灭夏。...
原创 他... 帅和将,翻阅书本你会发现一般出现在军队和战场上,一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往往在于将和帅的默契程度。但很多人...
原创 一... 抗日战争期间,在新四军一支部队击败日军的一场战斗之后,曾发生过一件让人觉得颇为费解的事:部队经过一场...
原创 秦...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 河南省汤阴县 )人。 南宋...
原创 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唐人的一首绝句,意思是将军的功名是万千白骨堆积而成,一人荣耀...
原创 侠...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原创 苏... 在后苏联地区,各类废弃的军事设施随处可见。虽然大多数并不特别吸引人,但其中一些无疑值得关注。在我看来...
丹甲青文弥复光(了不起的甲骨文... □本报记者 张体义 11月15日,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揭牌仪式结束后,记者再次来到殷墟博物馆,在“探索...
在瓷器上写诗绘画 从长沙窑看唐... 长沙窑,是我国古代毗邻湘江的一片大型民间窑厂,坐落在如今的长沙市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兴起于中唐,鼎盛...
原创 初... 初唐故事:将军飞骑从天降,虏酋余威扫地时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冬季,吐谷浑入寇凉州,诏令李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