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88、急于削藩的建文帝
创始人
2025-08-02 07:32:13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年轻的建文帝登上了皇位,主宰天下。建文帝年轻气盛,怀有抱负,他立志继承和光大爷爷开创的事业,当一位贤明之君,把大明王朝推向前进。

可是,建文帝生于帝王之家,没有经历过磨难,他虽然熟读经书,宽厚仁孝,品德优良,却没有治国经验,更缺乏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了解,仅凭着满腔热情做事,实际上是个书呆子。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辅佐建文帝的三个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儒,都是名家大儒,他们品德端正,学问高深,名气很大,但同样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也是书呆子。

黄子澄是江西分宜人,自幼苦读诗书,满腹学问,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会试第一、殿试第三的好成绩,考中进士后就在东宫做官,教太子读书,没有在朝廷或者地方上担任过职务。黄子澄是建文帝的老师,他培养了建文帝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学问,也教他如何治理国家,但都是书本上的,没有实践经验。

建文帝对老师黄子澄很信任,他在做皇太孙的时候,有一次很担心地问黄子澄:“藩王位尊辈高,拥有重兵,多有不法之事,日后必为祸患,怎么办呢?”

建文帝还没有继位,就担忧藩王势力过大,企图谋划对策,说明他很有思想和眼光,决不是平庸之辈。

可是,黄子澄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藩王的兵力,只能自守,不能对抗朝廷。如果有变,朝廷出动大军,他们谁能抵挡得住呢?汉朝七国叛乱的时候也很强大,不是最终都被消灭了吗?”皇太孙听老师这么一说,从此不再担心藩王了。

建文帝的另一个辅佐大臣,名叫齐泰,是江苏溧水人。齐泰考中进士以后,一直在朝中做官,没有在地方上任职,也没有实践经验。齐泰在朝中多年,始终循轨蹈矩,没有出现任何差错。齐泰也教过建文帝儒学,深受建文帝器重。

第三个辅佐大臣方孝儒,更是有名的大儒。他是名士宋濂的学生,小时候就被称为“小韩愈”。朱元璋曾经对朱标说过:“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要一直用他到老”。方孝儒也当过建文帝的老师。

建文帝登基以后,把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请到身边,帮助他治国理政。朱元璋自从胡惟庸案以后,就再也不设丞相了,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但政务繁多,皇帝忙不过来,只好找几个帮手辅政。辅政的臣子官职一般不高,黄子澄是翰林学士,齐泰任兵部尚书,方孝儒为翰林侍讲。但他们参与国政,并且与建文帝关系密切,因而起的作用很大。

黄子澄等三人都是大儒,他们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地辅佐建文帝,大力推行以儒家思想治国。他们根据当时情况,修改朱元璋时期过于严苛的法令,宽减刑罚,施行仁政,力求形成宽松政治。他们努力改变朱元璋时期重武轻文倾向,推广儒学,兴办学校,提高文人地位。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减少税赋,减轻民众负担,使广大百姓受益。

建文帝刚一登基,就满怀激情地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变朱元璋时期的酷政,推行新的举措,史称“建文新政”。由此可见,建文帝并不软弱,还是很想大有作为的。可惜,由于不久发生了战乱,这些新政大都未能推行。

建文帝在推行新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藩王问题。黄子澄、齐泰、方孝儒都崇尚儒家思想,主张大一统,重视加强中央集权,因而异口同声地提出了削藩的主张。建文帝正有此意,一拍即合。于是,四个书呆子,凑在一起谋划起了削藩大计。

先削谁好呢?齐泰提议,先拿掉燕王朱棣。因为朱棣长期镇守北方,在藩王中能力最强,势力最大,并且怀有野心,只要削除了燕王势力,其他藩王就不足为虑了。

黄子澄不同意齐泰的意见,主张先易后难,建议先削掉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的封地。因为这几个王实力较弱,容易对付,特别是他们都有不法之事,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曾经处罚过他们,削之有名。最后,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

建文帝第一个削藩的对象,是周王朱橚。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嫡子,他确实有异心,曾经与岳父冯胜密谋大事,受到过朱元璋的处罚。朱橚仍然不死心,朱元璋死后又蠢蠢欲动。他的长史王翰多次劝谏不听,王翰怕祸及自身,于是装病离职了。

公元1399年,建文帝登基一年之后,朱橚的次子朱友火动,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建文帝正想削藩,闻之大喜,当即命将军李景隆到开封把朱橚抓了回来,禁锢在南京,封地收归中央。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弟,朱棣称帝以后,恢复了他的爵位。

建文帝削藩旗开得胜,十分顺利,于是信心大增,又把矛头指向了齐王朱榑。朱榑是朱元璋的第七子,性情凶暴,骄纵不法,有人告他意图叛乱。建文帝把他抓来,与朱橚囚禁在一起。朱棣称帝后,朱榑也被恢复了爵位。

建文帝接着继续削夺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三人的封地,派兵把他们抓到京城,贬为庶人。朱桂、朱楩二人乖乖就范,但朱柏性情刚烈,不肯受辱,举火自焚了。

建文帝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一口气削夺了五个王爷的封地,而且十分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建文帝和黄子澄他们都兴高采烈,飘飘然起来。

然而,建文帝大刀阔斧地削藩,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王爷们全都震惊、恐慌和愤怒。他们想不明白,那个看上去温文尔雅、仁孝柔弱的皇太孙,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魄力,竟然敢向位尊权重的叔叔们开刀呢?

那个镇守北方、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更是受到极大的震动,赶紧谋划对策。朱棣是不甘心束手就范的,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请看下一集,建文帝削藩惹麻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人物简介:伊尹,商朝最早的丞相,传说通晓天文地理,无所不能,人称活神仙,主要成就:辅佐成汤建商灭夏。...
原创 他... 帅和将,翻阅书本你会发现一般出现在军队和战场上,一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往往在于将和帅的默契程度。但很多人...
原创 一... 抗日战争期间,在新四军一支部队击败日军的一场战斗之后,曾发生过一件让人觉得颇为费解的事:部队经过一场...
原创 秦...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 河南省汤阴县 )人。 南宋...
原创 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唐人的一首绝句,意思是将军的功名是万千白骨堆积而成,一人荣耀...
原创 侠...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原创 苏... 在后苏联地区,各类废弃的军事设施随处可见。虽然大多数并不特别吸引人,但其中一些无疑值得关注。在我看来...
丹甲青文弥复光(了不起的甲骨文... □本报记者 张体义 11月15日,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揭牌仪式结束后,记者再次来到殷墟博物馆,在“探索...
在瓷器上写诗绘画 从长沙窑看唐... 长沙窑,是我国古代毗邻湘江的一片大型民间窑厂,坐落在如今的长沙市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兴起于中唐,鼎盛...
原创 初... 初唐故事:将军飞骑从天降,虏酋余威扫地时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冬季,吐谷浑入寇凉州,诏令李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