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出生在关陇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即位后,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并且这一爵位成为李家世袭的荣誉。尽管北周不久便将帝位传给了杨坚,李家与杨家的姻亲关系却早已建立,杨坚与李昞两人均娶了独孤家的女儿。因此,隋朝的建立没有改变李家的显赫地位。李渊年幼时,七岁便因父亲李昞去世而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从此在长安度过了他的童年。李渊原本的地位已然显赫,但人类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手中已有唐国公之位,他仍然渴望更高的权力,而最为显赫的地位便是皇帝。
隋炀帝时期,社会动荡,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渊凭借自己在政坛上的地位,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多次出征,逐步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然而,在李渊身边,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儿子——李世民。李世民不仅广交各路豪杰,还积极招纳流亡之人,建立了庞大的支持网络。在父子俩的默契配合下,李家已经具备了推翻现政权的实力。公元617年7月,李渊号召三万大军起义,起兵的理由是隋炀帝的昏庸无能。得到了众多贵族世家的支持,加上隋朝的衰败,唐朝的建立过程迅速且顺利。从起兵到隋恭帝禅让,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时间,仅仅相差一个多月。
然而,李渊成功登基之后,如何选定继承人成了难题。根据传统的继承规则,嫡长子必须优先继承皇位。因此,李渊选择了将李建成立为太子,但李世民的威望和战功显然高于李建成,这也让李建成心生嫉妒。为了排挤李世民,李建成联合了弟弟李元吉,展开了多次针对李世民的打压与陷害。李世民心知肚明,一旦李建成继位,他自己极有可能遭遇杀身之祸。因此,玄武门之变爆发了——李世民在太极宫北门的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最终成功迫使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并且在两个月后,李渊禅让给了他。此时,外界不禁产生疑问:李世民的势力竟如此强大,连军队都未曾出现相救?难道他已经掌控了天下的兵权?
答案其实很简单,李世民虽然并未完全掌握全国的兵力,但他的威望与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起义前,李世民便着手结交各类英才,唐朝建立过程中,许多为国立功的人,都是他亲自推荐的。得恩于李世民,这些人对他自然心存感激,远胜于李建成。此外,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屡次征战,他总能展现出杰出的指挥才能,使得身边的将领和谋士们对他充满敬意。
于是,一大批支持李世民的人便自愿归附于他,乐意听从他的号令。这个支持李世民的人群中,既有长孙无忌、房玄龄这样的智谋之士,也有尉迟恭、程知节、秦琼等优秀的武将。正因为这些人物的支持,李渊在面对李世民时也并非完全有胜算。然而,李世民并未真正掌控所有兵权,他仅仅是秦王,但他所在的位置——玄武门的宫门——却尤为关键。李世民借此机会发动政变,成功谋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而皇帝李渊却全然不知。因为玄武门的守卫早已是李世民的亲信,等到李渊意识到危险时,已经无法挽回。李建成、李元吉的死亡令李渊束手无策,此时李世民已完全控制了皇宫。李渊的命运已被彻底改写,若李世民愿意,他甚至可能弑父夺权,这样的风险显而易见。
历史上,掌握中枢的权力便意味着掌控了国家的命脉,这种例子早在李世民之前便有出现。例如战国时期的沙丘之乱,赵惠文王并未完全掌握兵权,但他控制了宫廷的守卫,结果导致了王宫的政变,使得赵武灵王惨死。由此可见,掌握宫廷的命运往往比控制兵力更加重要。面对此局,李渊若非聪明机智,极有可能会做出不明智的举动,最终导致自己的覆灭。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