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究竟是卧底吗?这实在是对他的一种误解。实际上,项伯在项羽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猪队友”。他对刘邦一直都抱有轻视的态度,而最终导致项羽走向悲剧的,正是因为项伯与张良交往过密。
所有的事情都存在因果关系。这个看似天真无邪的项伯,与谋士张良结成了朋友,张良为自己的主公不惜下死手,最终将友人推向深渊。项伯本身的智商似乎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局面,结果被刘邦和张良这对君臣玩弄于股掌之间,最终自以为是的他,造成了亲手葬送自己侄子的悲剧,同时也使得项氏的江山落入了刘邦手中。项伯并非真正的卧底,但他把项羽推向了毁灭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要了解项伯与张良的友谊,还要追溯到秦朝。他年轻时也是个义侠,在行侠仗义的过程中,他偶然结识了身世凋零的韩国贵族张良。两人曾因犯法而被通缉,齐心协力逃避追捕,这种经历使得他们的友情异常深厚。因此,后来项伯在项羽与张良之间偷偷接触,就是出于对兄弟情义的执着。如果说项伯背叛了项羽,那并不完全准确,实际上是他因个人情感而损害了项羽的伟大事业。
在汉元年十月,刘邦占据了关中,控制了函谷关。这一举动引发了项羽的强烈不满,使得他对刘邦产生了深深的反感。恰好在这个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背叛了项羽,向他揭露了刘邦想要自行封王的阴谋,因此项羽怒火中烧,立刻想要对刘邦发动攻击。刘邦当时正驻军霸上,丝毫不知情,如果是平常情况下,项羽根本不难就能击败刘邦。
然而,项伯得知了项羽即将出手对付刘邦的计划,随即想起自己的好友张良仍在刘邦身旁,他担心张良可能会受牵连,便急匆匆赶到刘邦的军营,希望张良能够及时逃走,并详尽说明事情的经过。此时,张良已是全心全意地效忠于刘邦,获知讯息后,他在拖住项伯的同时也急忙向刘邦报信。刘邦知道自己并非项羽的对手,为了避免与项羽的冲突,他便向项伯倾诉,否认了对项羽有任何背叛的心思,称自己完全是被小人误导。
另一方面,刘邦还不时地恭维项伯,与张良一起将项伯忽悠得迷迷糊糊,最终让项伯轻信了刘邦,从而承诺为其说情,奠定了刘邦说服项羽的基础。
当项伯回到项羽的大营后,便对他尽心尽力地说好话。项羽本身自负且傲慢,对刘邦向来抱有极大的嫌弃,但在听了项伯的劝说后,其杀意明显减弱。再加上刘邦亲自去找项羽求情,这让项羽愈发瞧不上刘邦,因此他最终选择了放过刘邦。
不仅如此,在鸿门宴上,项伯还帮助刘邦挡住了范增的刺客,保住了刘邦的性命。刘邦逃过这一劫,才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夺得了天下。项伯无意中一次次地坑害了项羽,最终也导致了项羽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汉朝,这其中“傻白甜”的项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