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英雄辈出,各路猛将和智者层出不穷。一提起顶级谋士,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曹操的“五大谋士”、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人。然而,在三国的早期,有一位谋士,他的智谋堪称顶级,虽然常被忽略,但他所施展的计谋在三国历史上绝对能排进前三。这位谋士便是陈宫。
陈宫的首次登场
陈宫,字公台,原本是中牟县的县令。在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他选择逃亡,来到中牟县,但由于行迹可疑,很快就被当地的守卫抓住。当陈宫与曹操见面时,他凭借一眼便认出了曹操的身份,立刻将曹操囚禁入大牢。
然而,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陈宫偷偷前去探望曹操。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夜谈,曹操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为天下百姓舍生取义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陈宫。于是,陈宫决定放弃自己县令的职位,投身曹操的麾下,决定与他一起共图大业。
在前往陈留的途中,曹操和陈宫暂时借宿在曹操父亲结拜兄弟吕伯奢的家中。由于一场误会,曹操错误地认为吕伯奢一家有意害己,于是下令将吕伯奢全家杀害。曹操冷酷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让陈宫心生疑虑。他认为曹操的行事过于狠辣,非明主之所为,于是愤而离开了曹操。
陈宫辅佐吕布
在曹操起兵讨伐徐州时,陈宫曾亲眼目睹了曹操的暴行。曹操的部将曾杀害陈宫的朋友,令陈宫愤慨不已,决定劝阻曹操。然而,曹操丝毫不给陈宫面子,令他大为失望。愤怒之下,陈宫辞去与曹操的关系,选择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恰巧,吕布也投奔了张邈,这时陈宫便成为了吕布的谋士。
在陈宫的智谋辅佐下,吕布趁曹操外出征战之际,成功攻占了濮阳等地。虽然荀彧和夏侯惇英勇守城,最终为曹操争取了援军的时间,但陈宫的谋略却差点让曹操命丧于吕布之手。一次关键的机会,陈宫设计通过一位士族员外献城的计策,引诱曹操进入陷阱,差一点就让吕布一击致命。可是由于夜晚昏暗,众人不认得曹操的面容,曹操侥幸逃脱。
尽管如此,吕布多次对陈宫的谋策置之不理,特别是在曹操征讨黄巾军归来的时候,吕布固执己见,未听陈宫的忠告,仓促出战,最终在与曹操的交战中大败,迫不得已投奔刘备。
陈宫的最终悲剧
在吕布被曹操围困于下邳城时,陈宫提出建议,让吕布带领一部分兵力出城驻守,而他则带着余下的兵力死守城池。这样,当曹操的军粮耗尽之时,便能稳操胜券。然而,吕布不听陈宫的劝告,坚持让军队集结完毕后再出战。陈宫愤怒之下,言辞激烈地指责吕布,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最终会导致整个军队的覆灭,甚至用“将死在女人手里”来形容吕布的无知和轻率。
果然,陈宫的预感成真,曹操采取了水淹下邳的策略,成功迫使吕布投降,并捉拿了陈宫、张辽等人。面对曹操,陈宫依旧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骨气。曹操想起了两人昔日共逃生死的情谊,试图劝降陈宫。然而,陈宫毫不动摇,毅然跳下城门,选择以死表忠。临终时,他恳求曹操照顾自己的家人。曹操感念昔日情谊,果然如他所愿,妥善安置了陈宫的家人。
临终遗言
陈宫临终时,面对曹操的询问,毫不畏惧,坚守自己对家国的忠诚:
“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存否,在明公也。”
曹操听后深为感动,但仍关切地问:“若卿妻子何事?”
陈宫答道:“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曹操未再作声,陈宫则要求尽快执行军法,离开了曹操的阵营,走向了自己的死亡。曹操眼含热泪送别陈宫,但陈宫毫不回头,最终走向了死亡。
陈宫的历史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的谋略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他的智慧与胆略可与三国时期任何顶级谋士相提并论。即使在曹操麾下拥有如荀彧、郭嘉、程昱等顶级谋士时,陈宫依然凭借其出色的计谋为吕布屡次对抗曹操,并一度使曹操陷入困境。如果吕布能够听从陈宫的谋策,或许会改变三国的局势,让曹操在兖州之战中败北。可惜吕布自身的过于自信与傲慢,最终导致了他失去辅佐的机会,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