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最终命运注定悲惨。廖化突破敌围,冲向上庸城寻求救援。这本是他最后的希望,然而刘封和孟达却没有给予任何支持,拒绝派兵增援。最终,关羽战败,命丧黄泉,而孟达选择了投降魏国,刘封则因失职被斩首。为什么刘封没有派兵支援关羽呢?其实,并非他不想,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拯救关羽。
首先,当时的上庸城刚刚被征服,民心尚未完全稳定。如果此时刘封带领大军前往救援关羽,城中的防御力量势必大幅削弱,容易引发民众动荡,甚至可能因此失去上庸城。这样一来,失去上庸的后果极为严重,甚至可能酿成大错。
从时间节点来看,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取得彻底胜利后,刘封和孟达才奉命出兵攻打上庸三郡,夺取上庸也需要时间。而关羽的樊城之战,实际上是在刘备胜利后展开的。当关羽被围困时,上庸才刚刚归附蜀汉,且依靠重兵守卫才能稳定城内局势。倘若刘封和孟达贸然出兵援救关羽,必然会引发上庸三郡的叛乱,届时不仅救不了关羽,连上庸的根基都会动摇,刘封的军队甚至可能在曹魏与东吴的夹击下全军覆没。孟达深知其中利害关系,所以尽管刘封多次恳请援兵,孟达依然坚决拒绝,刘封最终也只能放弃救援。
为了不让使命失败,廖化甚至模仿“申包胥哭秦庭”的方式请求援助,但孟达根本没有理会,扬袖而去。作为副将的刘封,虽然感到内心痛苦,却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战胜敌人,且深知上庸的防卫责任在他身上。他的任务是攻克并守住上庸,而关羽的存亡与他关系不大。面对已经无望的廖化,刘封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去。
另外,关羽与刘封之间的关系本就不好,甚至可以说关羽对刘封心生轻蔑。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当时刘备没有亲生儿子,刘封被寄予厚望,实际上有着蜀汉的继承权。然而,刘备后来有了儿子刘禅,他开始逐渐重视自己的亲生子,而疏远了刘封。这使得刘封心中颇为失落,他付出了大量心血,但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刘备登基称帝后,世子之位成为焦点,关羽曾写信给刘备,称刘封为“螟蛉之子,不可僭越”,并建议刘备将刘封调往远离权力核心的地方,切断他争夺世子之位的心思。不久,刘备便将刘封派去攻取上庸,并任命他驻守上庸。刘封必定知晓这一切,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尽管面临义子与兄弟的情谊,他们之间的嫌隙始终无法消除。廖化请求援助时,孟达便揭示了这一点,说:“即便救了关羽,刘封也不会感谢你。”因此,刘封拒绝了援兵请求。
最为关键的是,曹魏和东吴的实力极为强大,任何贸然出击的行动,都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最终以兵败和死亡收场。关羽统领的荆州军一度是蜀军的精锐,连曹仁守樊城都无法阻挡关羽的猛攻。为了救援樊城,曹操亲自率大军出征,派出于禁和徐晃的精锐部队。东吴方面,则已准备多年,吕蒙更是决心通过陆海联合夺取荆州。此时的关羽,已经深陷重围,曹军徐晃和东吴吕蒙的攻势,如同双重铁钳,不仅让关羽的救援之路充满险阻,也使得刘封与孟达的出兵变得几乎不可能。即便他们出兵,援救关羽的希望也微乎其微。
刘封忠诚于刘备,始终未曾投靠曹魏,最终却因无力支援关羽而惨遭斩首,这真是冤屈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