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有众多儿子,其中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是最为人熟知的四个嫡子。除了这四位嫡子,李渊还有一位知名度不低的庶出小儿子,他便是李元婴,也被誉为修建滕王阁的“滕王”。虽然李元婴在自己的一生中做了不少不光彩的事情,但由于他完成了一件颇具意义的工程,终究流传后世,赢得了历史的赞誉。
李元婴并非李渊的嫡长子,他的母亲是一位在李渊后宫中地位较低的妃嫔,名叫宝林。宝林在唐朝的后宫中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妃嫔,与其说是妃嫔,不如说她的地位与宫女也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李元婴的出身使得他并不被李渊所重视,李元婴本人也从未打算去争夺皇位,只希望过上安逸享乐的王爷生活。
尽管李元婴地位不高,但作为皇室宗亲的他,依然得到了李世民与李治两位兄弟的关注和照顾。李元婴在皇室熏陶下成长,拥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同时也热爱享乐。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将他封为滕王,赐封于滕州(今山东滕州),这一任命让李元婴开启了他享乐生活的新篇章。
李元婴在滕州期间,奢华享乐,放纵自己。他经常带着随从外出打猎,毫无顾忌地纵容手下官兵践踏农田,破坏粮食。同时,他在滕州大兴土木,修建精美的行宫和楼阁,导致民怨四起。这些行为最终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对李元婴的种种不当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并将他贬至金州任刺史。
然而,李元婴到了金州后却并没有改过自新,依然故我。金州与长安距离并不遥远,李世民对李元婴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只是对此嗤之以鼻。到了年底,李世民照例赏赐诸位王爷,李元婴却获得了最多的赏赐。尽管李世民通过杀害兄弟而登基,但他对身边的兄弟们感到忌惮,反而对李元婴的行为感到放心。
不久之后,李世民去世。作为弟弟的李元婴本应表现出深切的悲痛,但他却胆大妄为,连一点悲伤的样子都不想做,服丧期间依旧喝酒唱歌,尽情享乐。李治对此无计可施,最后将他调往苏州担任刺史。
一年之内,李元婴又被贬至洪州。他对此毫不在意,反而乐观开朗,认为洪州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景优美,便决定在此建设一座楼阁以会友交朋。几年的辛勤建设后,楼阁终于落成,李元婴邀请了许多文人雅士前来共饮庆祝。由于李元婴是滕王,这座楼阁便被命名为滕王阁。
然而,滕王阁建成不久,李元婴便被贬往滁州。在滁州,他依然过着奢侈的生活,任性妄为。李治获知后,再次将他贬至隆州。李元婴虽被多次贬职,却对这番境遇毫不在意,滕王阁的荣光他也几乎没能享受到多少,但他的名字却因滕王阁而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因为唐初著名的词人王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使得滕王阁名声大噪,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为永世传颂的经典。李元婴因而在江西名声大噪,可以说,他凭借这座楼阁完成了自己留名青史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