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儿子被后人熟知的有四位,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96年,刘备似乎还有一个儿子存在,但由于吕布在公元198年再次进攻小沛,刘备在战败后投靠曹操,家眷被吕布俘虏,因此,这位儿子可能在战乱中失散或被杀害。
对于这四位儿子,刘备为何没有选刘封等人,而偏偏选中了刘禅呢?其实,刘备并不是不想选,而是因为他没有更多选择。在四个儿子中,年纪最大的是刘封,且他拥有卓越的武艺、刚猛的性格和惊人的力量。刘封随刘备征战多年,不仅参与了入川的战斗,还成功攻占了上庸与房陵两郡,屡立战功,在蜀汉军中有着较高的威望。
然而,刘封有一个致命缺陷,那便是他并非刘备的亲生儿子,而是在刘备驻守新野期间被收养的义子。虽然当时义子有继承的权利,但在刘备仍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刘封作为“螟蛉之子”,在继承问题上处境颇为尴尬。此外,刘封虽然能打胜仗,但性格过于刚烈,无法得到蜀汉重臣的支持。刘备的心腹军师诸葛亮曾公开表达过对刘封的担忧,认为他过于刚猛,一旦刘备去世,刘封可能难以驾驭朝政。而关羽则公开支持刘禅,反对刘封。
最致命的一击是刘封在襄樊之战时的失误。关羽作为蜀汉的重要将领,同时镇守荆州,陷入困境时,他曾派遣廖化等人请求刘封援兵,但刘封和孟达却拒绝了援助。结果,关羽被困麦城,最终战死,蜀汉的局势也急转直下。因此,刘封不仅失去了众多重臣的支持,还犯下了严重错误,这使得刘备最终决定不选他作为继承人。
至于刘永和刘理,刘备之所以没有选他们作为继承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们都是庶出,刘永和刘理的母亲都不是刘备的正室,因此在当时嫡长子继承的制度下,他们自然无法继承大统。其次,刘永和刘理年纪尚小。当刘备于223年驾崩时,刘永和刘理依然年幼,尚未具备处理政务和决策的能力。如果选择他们继位,不仅可能引发兄弟之间的权力争斗,还可能导致朝廷内外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这对于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风险。
刘备最终选择了刘禅作为继承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刘禅是庶长子,虽为刘备的妾室甘夫人所生,但甘夫人由于刘备的正室缺失,实际上常常承担了主妇的职责,因此在刘禅的身份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此外,尽管刘备后来娶了孙夫人和吴夫人等,但均未生育子嗣。因此,刘禅虽然是庶长子,但在实际地位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嫡长子”。再者,吴夫人虽然未曾生育,但对刘禅视如己出。此外,诸葛亮等蜀汉重要重臣也支持刘禅继位,这让刘禅在众多兄弟中占据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刘禅在当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决策能力。到223年,刘禅已经年满十七岁。在刘备晋升为汉中王时,刘禅被立为太子,开始跟随诸葛亮学习治国理政,包括《韩非子》与《六韬》等经典,以及左传等书籍,这为他日后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因此,刘备最终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然而,刘禅在后期却逐渐荒废朝政,依赖黄皓等宦官,导致国力衰退。最终,在邓艾破绵竹、威逼成都之际,刘禅选择投降,蜀汉也因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