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人人称颂的好汉秦琼,只排在了凌烟阁的最后一位?
创始人
2025-09-11 12:02:39
0

每一任君主上位后,首先会给予自己忠诚的追随者丰厚的奖励,同时清除那些不支持自己的官员,压制与自己阵营不同的人。这类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登上皇位,就采取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亡”的策略,迅速铲除了那些与自己有异议的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而大明的创始者朱元璋,更是采取了极为严酷的手段几乎清除了所有有可能威胁其权力的人。然而,与之不同,明成祖朱棣对那些跟随自己并肩作战的部下却始终心存感激和关照。因此,在历史上,能够善待老臣、让他们享有荣华富贵直到寿终正寝的皇帝并不多。

唐朝虽然由李渊建立,但很快权力转交给了其子李世民。李世民以仁爱治国,深得人心,不仅让许多将士得到了善终,还特别为那些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将们制作了画像,以此来纪念他们的英勇与贡献。这些画像后来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象征。当消息传出唐太宗打算为这些功臣制作画像时,所有在世的老将及已故功臣的后人都翘首以待,想要了解这些英雄的排序,因为这不仅代表了他们的功绩大小,更反映了他们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

关于这二十四功臣的排序,历史上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有说法认为这是按照官职高低排位,也有的认为是根据功劳的大小来排列,还有人认为这是依照唐太宗对他们的个人感情来决定的。然而,尽管存在种种猜测,这些功臣的位置确实存在先后之分,而其中的原因也许只有唐太宗自己清楚。古人讲究按功劳和爵位追赠已故英雄,例如,明朝虽然没有异姓王,但仍然有十八位被追封为王。因此,很多老臣去世后被追赠的官职比活着的官员还要高,这也让凌烟阁中的部分人物位置颇为耐人寻味。

凌烟阁的前列和中间部分,许多功臣都有着复杂难解的背景和关系。尤其是排名较后的几位功臣,其排序值得深入探讨。例如,初唐名将秦琼虽然声名显赫,却排在了最后一位。虽然他被追封为国公,但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秦琼为何会排名末位呢?这主要是因为他去世得较早,而大唐的许多硬仗是在唐朝建立后才展开的,秦琼未能参与其中。而且,在历史上,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也不够突出。与秦琼相比,尉迟恭虽然曾是秦琼击败后投降李世民的人,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积极参与,使他深得唐太宗的宠爱,也因此得到更高的评价。

至于秦琼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尽管如此,他却在唐太宗事后奖励功臣时,仍然得到了应有的赏赐。相较之下,文臣在唐朝的盛世时期地位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大唐建立后,天下太平之际,文臣的作用愈加显现。战乱时期,武将往往是国家的支柱,而和平时期则需要依赖文臣来治理国家和稳固政权。因此,在凌烟阁的功臣名单中,文臣的位置明显排在了前面。

从整体排序来看,文臣占据了靠前的位置,而那些参与过重要战役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武将则位列其后。排名较后的功臣,要么是因为早逝未能参与之后的重要战斗,要么是因为他们的贡献相比前者较为薄弱。再者,这样的排序也考虑到了在世者的情感,因此,对于活着的功臣,唐太宗也尽量考虑到他们的感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努尔哈赤统治下的后金时期,国君(也称为“大汗”)的女儿以及贝勒的女儿(偶尔还包括普通未婚妇女)统称...
原创 明...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将都城定于南京。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大明王...
原创 明... 许多历史学者对明朝灭亡的原因有着根深蒂固的看法,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党争,尤以东林党和阉党之争最为显...
原创 吕... 吕布兵败被擒之后,高顺选择了英勇就义,而张辽却在这危急时刻投降曹操,这一行为引发了我们对他们两人选择...
原创 清... 关于清代总督和巡抚的职掌,笔者已经撰写过数十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如果读者有兴...
原创 朱... 谈到“同患难易,共享乐难”,这句古话常常是描述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原创 此... 我们翻阅历史的厚重篇章,只为展现那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 提到“呼延”这个复姓,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
原创 朱... 根据《陶庵梦忆》中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成为皇帝后不久,就开始考虑自己去世后的安葬问题。他并未被权力...
原创 为... 前言 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之间,虽然历史上并未明确记录,但南明作为一个实际上存在过的“半个帝国”,在明...
原创 朱... 天命所归: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人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