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清京官退休为何不留在京城全要回老家?其实都想留而是皇帝不准
创始人
2025-07-26 21:32:34
0

作为首都,北京一直是中国的心脏,全国各地的精英们都涌向这座大都市。然而人口太多就会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很多不便,于是就需要疏解人口。如今,想在北京落户是十分困难的。当然,作为几朝国都,北京自古以来就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流入,早在明清时期,朝廷就采取了很多措施。

朱元璋统一全国时,北京的人口仅有9.6万人。其后,朱棣营建紫禁城迁都北京,皇室人员、官员驻军、服务宫廷的人员急剧增长,这让北京的人口密度加大。到了明中期以后,北京城的人口已经达到近80万人。为了缓解人口带来的压力,朝廷实行调控京师人口的各项措施。

第一步就是要让驻守京城的军队外迁至京郊,让他们战时打仗,平时从事种植和畜牧业生产。这些卫、所居住的地方都以“营”、“堡”、“卫”等命名,如今的北京还有不少这样的地名。

第二步是户部下达相关法令,劝返外省移民。永乐时期,朝廷大量屯兵、屯民、屯商于京城。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压力,朝廷实行了较为优惠的政策,让那些原本居住在北京的外省籍人员返乡,户部会根据路途远近和人口数量发放一笔可观的路费和安置费。

万历年间,京城人口进一步膨胀,住在西城一户姓杨的人家,自山西太原移民进京七十余年,老家尚有百岁老母,因家长主动率全家三十余口人返乡,顺天府为此上报朝廷请示嘉奖。万历皇帝对此十分认可,并御笔亲书“仁孝”牌匾,令户部拨发白银一千两用作路费。其实,在明中晚期,类似这样举家外迁的例子很多,朝廷一般都会给予褒奖。

清入关后,北京城的人口和明末时的数量大致相当,因此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口问题。为此,朝廷沿袭了明代的制度,在雍正年间开始采取了多项疏解人口的措施。

相比明代,清代对人口控制的更为严格。除了驻防官兵一律外迁,遣送外省回籍等办法以外,还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流入。首当其冲的就是外省来京的官员、基层办事人员和文人。对于这些人,朝廷有制度,必须要编订保甲,租房者必须要人作担保,这好比是现在的暂住证。顺天府每月都会详细查问京师外来人员,对于那些来历不明之人是要实行遣送的。

清代中期时,北京户口称为“京籍”,这个资格是十分吃香的。那些入京多年的商人、文人为了获得“京籍”,通常都会花重金贿赂顺天府官员和兵马指挥司官员。乾隆二十八年,城南有个商户在京经营多年,但一直未获得“京籍”。为此,他私下给了兵马司副指挥3000两银子,请他将全家归入“京籍”。

不过这件事后来被乾隆所知,商户被罚银二万两并枷号两个月,副指挥被革职流放宁古塔。由于外来人口得到有力的控制,一直到清末,京城的人口一直维持在8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比明代鼎盛时期略少。

众所周知,北京是国都,汇集了数量众多的外省官员。数万官员加上家眷那可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朝廷对此有着严格规定,在职官员可以居住在京城,而那些退休的官员一律要返乡。当然,只有极少数受皇帝特批的高级官员才有资格长期居住京城。

知道清代对京官人口的管理后,便不难理解,为何很多影视剧中清代官员退休后,就要收拾行李卷铺盖回家了。其中的原因绝非是人老落叶归根,而是朝廷有制度不得不回老家。不过,也有人退休后不愿意离开京城。

乾隆二十九年,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最后官至大学士的陈宏谋辞官,但他却想赖在京城。为此,乾隆帝眷顾老臣,亲自前往府邸做劝说工作,并设宴为其送行,同时让沿途地方官做好一切安排。陈宏谋深感天恩浩荡,最后还是带着三十余口返乡。

从明清两代的情况来看,外省人员想要留在京城照样也不容易,想想看就连退休的高级官员尚且不能如愿,绝大多数农、工、商从事者就难以企及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白... 白雪峰茶叶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但它并非杂牌子。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山林的气息,经过匠人的精心...
原创 吴... 吴三桂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在明朝灭亡之后投降清军,但后来却又打着“兴明讨虏”的...
原创 北... 5岁登基,23岁亲政,33岁离世 北魏孝文帝在短暂的一生中都有哪些贡献呢?为什么要从山西平城迁都洛阳...
原创 唐... 在民间茶余饭后的话题中,有关封建社会朝堂上的故事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无论是唐朝、宋朝还是后来的明...
三国乱世里,马超大战张飞至死方... 张飞、马超,那都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虎将,也同属于蜀汉“五虎上将”。当年刘备受邀协助刘璋,共同对抗...
原创 秦... 秦始皇病死后,赵高、李斯合谋,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上位,对这个事情后人多有不解,因为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原创 沅... 编者按:总有人用文字,为故乡在浩浩岁月之中刻录下足迹,此心温良,令人动容。“风吹沙”便是这赤诚者,他...
原创 狸... 在《三侠五义》中,曾有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狸猫换太子”,讲述的是在宋仁宗时期包拯破获的皇室秘辛案...
原创 1... 1952年初春的早晨,常在外奔波久未谋面的 总参谋长粟裕 特地赶回来找毛主席。他整理了下着装,敲了敲...
原创 奶... 在晚清时期,有位地位非常显赫的人,他的奶奶是慈禧,伯父是光绪皇帝,亲哥是溥仪,但他却鲜有人知,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