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登基,23岁亲政,33岁离世
北魏孝文帝在短暂的一生中都有哪些贡献呢?为什么要从山西平城迁都洛阳?
历史上,洛阳一直地处中原,是东汉和西晋王朝的首都,在五胡乱华的时期,这里依然是汉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孝文帝决定迁都于此,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将自己的汉化改革推行至此。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他做了哪方面的改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就先拿衣着开刀,他禁止三十岁一下的人穿胡服,取而代之的是必须穿汉服;其次,他提倡人们普遍使用汉话,对于三十岁以上的人,习惯使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学习汉话(类似于我们使用普通话)是必要且必须的,不然就会受到惩罚;再之后呢,他鼓励与汉族通婚,并自己以身作则,娶了汉族的妻子,他甚至把自己的姓氏也改成了“元”,就这样,他一步一步引导这鲜卑民族走上了全盘汉化的道路。
当然,改革必然是痛苦的,可是为什么他要大力推行汉文化呢?毕竟当时北魏国力强盛,维持现状就可以保江山稳固。其实站在如今的角度再审时度势,不难发现这位孝文帝长远的政治眼光,自古我们中国人遍以华夏儿女或者龙的传人自称,我们也一直是一个汉民族为主要群体的农耕国家。
在那个时代,鲜卑族的游牧生活,是不适合历史发展的必然,生产力是落后的,而类比汉民族,不论生产力还是传统文化都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如果不推行汉化,强调自己接替朝代的正统性,那么从鲜卑民族的长远利益上看,最终可能会遭到强烈的反噬。所以,孝文帝不顾群臣反对,毅然扛起了民族融合的大旗。
现在看来,他不管精华糟粕通通吸收,似乎有些过犹不及,可是这汉化改革的深远,却为后世隋唐帝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也让华夏民族迎来了一个多元,璀璨,机具创造力的盛世
这里是昊燊河东行,传承中华文化,恭祝美好家园。我们下一期,讲述一下这位帝王戎马一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曲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