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有魏征,宋朝有包拯,明朝有海瑞,为何清朝缺少铁骨谏臣?
创始人
2025-07-27 06:02:37
0

在民间茶余饭后的话题中,有关封建社会朝堂上的故事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无论是唐朝、宋朝还是后来的明朝,都不乏有这种铁骨铮铮敢于当面和皇帝老儿据理力争的大臣。其中就比如唐朝的魏征、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等。

这些大臣为了纠正皇帝的错误,也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不惜拼着一身剐,也要直言觐见,生怕皇帝误入歧途,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灾害。

但是有意思的是,无论在影视剧作品还是小说、戏剧之中,在距离现在最近的清朝竟然没有一位这样的大臣和硬汉,貌似随着明朝的灭亡,这种“文死谏,武死战”的风气也随之消失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有魏征

唐太宗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之下,中国的国家地位、军事、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唐太宗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他也会犯错。

普通人犯错,可能自己受点损失,但是皇帝犯错影响的就是整个国家。

在他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耿直的谏议大夫。

他叫魏征,本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属官。

在“玄武门之变”之后,他也遭到了清算,然而李世民知道他刚直的美名,所以就不计前嫌,选拔他做了谏议大夫。

在做谏议大夫的时间里,他不畏强权,敢于直面李世民的错误。

有的时候,他言辞激烈,说的李世民实在听不下去,皇帝震怒,但是他依然不依不饶,甚至抓住李世民的袖子,强行说下去。

李世民气的甚至想要处死他。然后气过之后,李世民依然会重用他。

当他因病去世的时候,李世民甚至伤心地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此他失去了一面好的“镜子”。

宋朝有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包拯是宋仁宗时期有名的清官。

在他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在开封府的大堂上就竖立着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三口铡刀,上到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只要作奸犯科就难逃法网。

历史上有关他的演义故事非常多。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不畏强权,硬是用虎头铡铡了皇帝的驸马爷——陈世美。

陈世美本来有妻子有孩子,家里头支持他读书科举。

然而高中状元的他却被皇帝看中,想要招他为驸马。

为了功名利禄,他隐去了在家乡有妻子的事实,顺利地成为了当朝的驸马爷。

他的妻子秦香莲并不知道这一切,她久盼老公不归,就带着儿女前往京城汴梁去打探消息。

结果她得知了自己的老公成为了他人的驸马爷。

陈世美不但不见他们,反而派出杀手前去暗杀她们。

无奈之下,秦香莲只能到开封府去击鼓鸣冤。

在包拯的审理下,他要给秦香莲讨回一个公道。

因为是仁宗皇帝最疼爱的女儿的驸马爷,仁宗皇帝也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成为寡妇,因此他亲自拉下脸来求情。

但是无论是谁,包拯都是铁面无私,硬是扛着巨大的压力,用虎头铡处死了他。

敢让公主成为寡妇,普天之下也只有包拯一人敢于这么做。

包拯就是靠着铁面无私,成为后人嘴中的包青天。

明朝有敢于罢官的海瑞

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谏臣,在历史上他是以“刚烈忠直”而闻名的。

嘉靖皇帝是出了名的“道士皇帝”,常年追求道家的清静无为,不关心政务。

在他的治下,官员腐败十分稀松平常。

然而自幼饱读圣人之书的海瑞并不吃这一套,他不畏强权,也不在乎打狗还要看主人。

他敢于直接惩治官二代,甚至面对顶头上司的责问也敢于据理力争。

为了警醒嘉靖皇帝,在他的奏疏中,他竟然敢于直接训斥皇帝,气得皇帝要杀了他。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为了压制不正之风,面对御史大人的处处针对,他甚至敢于辞官不做。

但是不管怎么说,海瑞就是这么倔强,在包青天之后,他又被人们称之为“海青天”。

然而随着清朝的建立,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听过有铁骨诤臣的记载。

难道真如历史上所说的“大清不昏君”,所以大臣们就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劝谏么?

清朝对汉臣的压制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起来的王朝。

当初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趁着明朝内乱,迅速席卷了华夏大地。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防止广大的汉族老百姓团结起来造反,他们强行地实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

为了避免先进的汉文化来同化他们,造成他们实际上的文化消亡,清朝统治者长久以来一直重用满族大臣,同样级别的大臣,满族大臣要比汉族大臣高一个级别。

满族大臣是皇帝的自家人,因此他们自称为“奴才”。

而饱读诗书,靠着科举上来的汉族大臣,则自称为“臣”,他们只是满族权贵们单纯用来统治国家的工具。

由于在满族贵族的圈子里,他们内心深处是排斥汉族大臣的,汉族大臣始终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因此汉族大臣自然也就不会尽全力,也犯不着“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清朝在政府机构有所调整。

之前的朝代,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只要有冤情就能够通过各级御史上达天听,这些御史们也是饱读诗书之辈,在他们心里孔圣贤人的教化远远比皇帝重要。

而在雍正时代,雍正皇帝把六科归到了都察院,御史台从此没有了对上监察皇帝的权力,而只保留了针对民间和部分官员的监察权。

这也就导致了皇帝不再接受监督,成了真正的至高无上的神。

既然没有了权力和职责,自然御史们也就不再把眼睛紧紧地盯在皇帝身上。

在清朝的近三百年中,我们听不到一例铁骨铮铮的刚烈言官的故事。

哪怕在当代众多的清宫戏里面,流传后世的于成龙、刘罗锅也都掩盖在当朝皇帝英明神武的光芒下。

由于制度和统治阶层的不同,清朝也失去了像唐宋明那样的君和臣之间相互监督的开明局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新疆,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新疆如今的繁荣,离不开清朝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原创 《... 王辅臣并非被康熙凌迟处死,而是被康熙爷硬生生的“折磨死”,这里说的折磨是指精神上,并不是身体上。王辅...
原创 历... 现在,电影和电视作品层出不穷,使每个人都熟悉一些国家的历史和人物。然而,电视剧中的一些人物在历史上并...
雄赳赳,气昂昂!74年前的今天... 74年前的今天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夜幕掩护下 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
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去哪儿... 东汉的司州,本名应该叫做“司隶校尉部”,主管京畿(jī)地区很大一片区域。而在司州地区负责官员管理是...
原创 清... 古代,皇上多是三宫六院,妻妾成群,例如朱元璋封妃的就有六十多个,古代后宫之中,妃嫔地位也都各不相同,...
原创 睢... 粟裕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粟裕将军是否有权利管辖山东兵团。 虽然互联网上一直有说法...
原创 比... (/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感谢原作者,侵权必删) 古代帝王成就功业,大抵都要有一番“狡兔死走狗烹”...
原创 街... 其实如果不是水源问题,在张郃估计没啥办法,想攻下一两万人驻守的山头,张郃的三万人基本办不到,除非单兵...
原创 曹...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在他的小说《三国史秘本》中对曹操迫降百万青州黄巾提出了质疑。因为黄巾军人数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