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53年陈赓大将在哈尔滨被警察拦车,随即开展了全市的严打风
创始人
2025-07-27 06:02:27
0

1952年初春的早晨,常在外奔波久未谋面的

总参谋长粟裕

特地赶回来找毛主席。他整理了下着装,敲了敲办公室大门。毛主席打开门,见到他面露惊诧:“粟裕啊,好久不见,怎么突然上我这儿来啊?”粟裕笑了笑,目光兴奋道:“到您这儿来,自然是有事想跟您谋划谋划。”

毛主席颇为好奇,赶紧让他坐下。粟裕神色庄重了起来:“主席,抗美援朝这一仗打得尤为艰难。咱们的战士们个个都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英雄,但是人体肉身抗不过长枪短炮的轰击,这样敌损一千自伤八百真的牺牲太大了。”毛主席点头附和道:“是啊,对比美国,咱们现在就是缺高端的武器装备,只有把国防科技提上来,才能多打胜仗。”粟裕连忙借此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啊主席,

这段时间我考察思考了很多,觉得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所高等军事院校,去大规模培养人才,提高军事科技。

毛主席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性非常高,不过在选人办事上面有些犯难。粟裕说道:“

这事儿没有比陈赓更合适的人选了

。”

陈赓大将骁勇善战,是个打运动战、游击战的专家,在人才济济的黄埔军校里,也能被冠以“

黄埔三杰

”,在军事作战上创下诸多丰功伟绩。让陈赓来牵头建办军事学校,毛主席觉得非常合适。当下便批准了粟裕的提议,开一纸调令急召陈赓回国。

紧急接令,意外整顿干部作风

1952年6月,正在朝鲜战场担任副司令的陈赓接到了中央的指示即刻回国,虽然有些疑惑,但是陈赓也不敢怠慢,连忙赶回国内。在中南海,毛主席,周总理还有朱总司令聚集在一块儿接见了陈赓。面对如此大阵仗,陈赓一头雾水。毛主席开门见山,对陈赓说了之前讨论的计划,

打算让陈赓着手准备创办一所军事化科技院校

陈赓着实惊到了,

带兵打仗可以,办学校实在没经验呐

。陈赓压根没自信自己能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好在毛主席一直肯定他鼓励他,表示这个活儿只有他陈赓办得好。并且嘱咐他遇到困难可以找周总理解决,还有咱们的好朋友苏联那边也会倾力支持,没在怕的。一番思考之后,陈赓答应了这个差事。

学校的选址是首要问题,如此重要的军事技术院校建在哪里才是最合适的呢?陈赓与苏联那边的军事专家经过讨论,选中了

哈尔滨

。一方面,哈尔滨的工业相对比较发达,且有一所工业示范代表院校,专业性够强;另一方面,

哈尔滨的地理位置能够更加密切地保持与苏联之间的联系

,可以说是非常合适的地点。

确定好选址之后,陈赓马不停蹄地前往哈尔滨考察情况。而在途中,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1953年,陈赓坐车行驶在哈尔滨大街上,本可以毫无波澜地到达目的地,谁料半路被一名警察拦车。交警很自然地拉开车门坐在后座,命令开车的警卫员带他去警察局,态度很是傲慢,看得出来拦车上路这事儿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警卫员有些莫名其妙,刚转过头想跟那警察说道说道,就被陈赓眼神制止了。陈赓语气平淡地让他继续开。警卫员不敢忤逆陈赓的意思,只得发动车子。

警察毫无察觉,悠闲地坐在车后座。

虽然觉得车内的气氛有些不对劲,不过也不以为然

。等他回过神来却发现车子停在了

市政府

,根本没按照他的意思开往警察局。警察有点气急败坏,当即发火来着,然而车上的几人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儿。

陈赓让警卫员下去把

哈尔滨市长吕其恩

叫下来,吕其恩得知陈赓前来,连忙下去迎接,可在楼下看到的却是一名陌生的警察,脸上的怒火隐藏不住。陈赓下车讲清了原委,吕其恩心里咯噔了一下,这领导刚来,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旁的警察这才知道自己惹上了大人物,吓得不敢吱声。

经过这一遭,陈赓迅速发现了哈尔滨现有的

官僚不正之风

,联合吕其恩,在哈尔滨大范围开展了整风运动,纠正官僚之间的贪污腐败现象。陈赓在哈尔滨建校这几年,让

“三反”运动在国内开展得风风火火,为整治官场恶臭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校之路崎岖,排除万难寻人才

这次建校时间紧,任务重,陈赓到了哈尔滨之后,便快速开始了建校之路。在短时间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将校舍初步建成。这校区是有了,可是学校的主要成员老师和学生还需要各方去搜集打听,争取拉拢一批优秀人员建设中国现代化军事强国。

为了找到好的老师,创造良好的教学资源,陈赓采用了“

两老办院

”的策略,

首当其中任用一些老干部和资深的老教师

。老干部在实际操作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可以对学生手把手教学。

这方面陈赓完全不用担心,他在部队待了这么多年,手下带领的加上平时相处的老员工数量不少,陈赓平时为人幽默,积攒了不少好人缘。加上建立军事化科技院校,这是改变国家武器科技的重要手段,那些和陈赓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自然是当仁不让,很乐意加入。

在寻找优秀的老教师这块儿陈赓却犯了难。这段时间他走访了不少高等学校,一些教师在他看来去教学军事知识是非常合适的。不过,一开始那些高校还热烈欢迎陈赓的到来,过段时间知道了陈赓的小心思之后,心里犯了难,

这摆明就是来抢人的

,于是纷纷打马虎眼儿。

陈赓没辙,只好列出了一份63人教师名单,去找周总理帮忙

周总理是个大忙人,每天来拜访的人不计其数。陈赓是个急性子,直接在周总理上厕所的时候堵住了他,跟他说自己目前办校的困境,要想学校顺利展开,必须依靠优秀教师言传身教,让学生得到更专业更严谨的知识输入。

陈赓的肺腑之言打动了周总理,周总理笑着批准了他的名单,打趣道以后可千万别在厕所堵他了

哈军工的教师算是聚集了一批出来,对待这些老教师,陈赓提出了一些政策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他们分配住房,暖气热水随时供应,理发洗澡观看演出活动等老教师优先,让他们在哈军工生活上的待遇不吃亏。

陈赓从没把自己以领导自居,向来都是与知识分子们平等相处。

只要有新的教师来哈军工任职,陈赓都亲自接待,陪他们吃饭聊天,给他们极高的尊重,认可他们的价值

。在老干部和老教师之间一视同仁,帮助调和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在陈赓的一系列让人南信的做法下,哈军工的师资逐渐壮大起来,有能力的教师愿意前来奉献自己的知识力量。

一生为国奉献,名副其实的大将军

哈军工在陈赓的日夜付出下逐渐走向正轨,从1952年12月到1953年1月,哈军工从全国的解放军官兵中一共选拔出了一万多名优秀战士作为哈军工的第一批学生。部分将士们

常年在部队

,在战场上为国效力,在文化课上难免有些跟不上进度,陈赓从来没有因为这事儿批评过他们,反而更多的给予鼓励,懂得他们的难处,更激励他们因难而上,挑战自我,成为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学子报考哈军工,陈赓积极倡导干部子弟起带头作用,为中国军事科技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带头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哈军工学习

,其他一些干部也十分赞同陈赓的提议,建议自己的子女高考后报考哈军工,国家有需要时,应当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积极做好表率作用。

陈赓在哈军工的这些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教师干部的教学问题和生活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日常校风校纪,都是陈赓亲力亲为的。哈军工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陈赓的勤劳付出,他时刻谨记党和国家的教诲,时刻准备为国效劳,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丝毫不敢懈怠。

1955年,由于表现突出,

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获得三枚一级的功勋

。铮铮铁骨的大将军,几十年来始终无私地奉献着。1961年,在长年累月的工作压力下,陈赓积劳成疾,生命停留在了这一年。

陈赓大将军不仅是战场上带领将士们骁勇奋战的主力,同时也是新中国军事教育的领头人,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培养了无数可造之材。

哈军工如今已成为历史,可是曾经在哈军工学习过的莘莘学子却成为了国家领域的顶梁柱

。英雄从不被辜负,陈赓大将军担得上英雄二字,值得后世为之歌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新疆,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新疆如今的繁荣,离不开清朝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原创 《... 王辅臣并非被康熙凌迟处死,而是被康熙爷硬生生的“折磨死”,这里说的折磨是指精神上,并不是身体上。王辅...
原创 历... 现在,电影和电视作品层出不穷,使每个人都熟悉一些国家的历史和人物。然而,电视剧中的一些人物在历史上并...
雄赳赳,气昂昂!74年前的今天... 74年前的今天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夜幕掩护下 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
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去哪儿... 东汉的司州,本名应该叫做“司隶校尉部”,主管京畿(jī)地区很大一片区域。而在司州地区负责官员管理是...
原创 清... 古代,皇上多是三宫六院,妻妾成群,例如朱元璋封妃的就有六十多个,古代后宫之中,妃嫔地位也都各不相同,...
原创 睢... 粟裕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粟裕将军是否有权利管辖山东兵团。 虽然互联网上一直有说法...
原创 比... (/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感谢原作者,侵权必删) 古代帝王成就功业,大抵都要有一番“狡兔死走狗烹”...
原创 街... 其实如果不是水源问题,在张郃估计没啥办法,想攻下一两万人驻守的山头,张郃的三万人基本办不到,除非单兵...
原创 曹...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在他的小说《三国史秘本》中对曹操迫降百万青州黄巾提出了质疑。因为黄巾军人数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