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伏见宫博恭王:从台前到幕后的日本裕仁天皇在海军的代理人
创始人
2025-07-06 22:02:28
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曾有四人被授予元帅称号,按照时间排序,他们分别是伏见宫博恭王、永野修身、山本五十六和古贺峰一,其中以伏见宫博恭王最不为外人所知,他于1933年出任海军军令部总长,代表裕仁天皇掌控日本海军,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裕仁天皇出于长远考虑,特意将其隐身幕后,先后由永野修身、岛田繁太郎、及川古志郎和丰田副武出任军令部总长,但伏见宫博恭王的影响力,还是一如既往。

伏见宫博恭王(1875—1946)是日本昭和时期的皇族,其父是元帅陆军大将伏见宫贞爱亲王,1886年4月进入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由于其是皇族子弟,而且入学时也仅有11岁,因此被校方编入预科并受到特别关照,1889年9月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第16期退学,并与当年远赴德国留学,入德国弗伦斯堡海军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先后晋升海军少尉候补生和海军少尉,并当选贵族院议员。

1895年10月,伏见宫博恭王完成学业回国,先后在海军“厳岛号”、“松岛号”、“富士号”、“浅间号”、“出云号”、“朝日号”、“三笠号”等战舰上服役,并于1903年7月晋升海军少佐,他在“三笠号”上服役时,参加了“日俄战争”,并在“黄海海战”中受伤而不下火线,翌年10月调入海军省军务局任部员,从1905年8月开始,又先后在“新高号”、“冲岛号”、“浪速号”“日进号”等战舰上担任副舰长。

1907年12月,伏见宫博恭王奉命出使英国任武官,1910年5月奉调回国,在海军军令部任职,当12月晋升海军大佐,又先后出任“朝日号”、“伊吹号”等巡洋舰舰长,1913年8月晋升海军少将,并出任横须贺镇守府舰队司令长官。

1914年8月,伏见宫博恭王出任海军大学校校长,一年以后调任联合舰队第2战队司令长官,其时联合舰队司令官是吉松茂太郎,1916年12月1日晋升海军中将,1919年12月1日出任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一年以后又出任军事参议官,1922年12月1日晋升海军大将,其时只有47岁,堪称是日本海军最年轻的海军大将,其升迁速度之快,在日本海军中可谓是空前绝后。

1924年2月,伏见宫博恭王出任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一年以后再次出任军事参议官,1932年2月2日出任海军军令部部长,同年5月被授予元帅荣誉称号,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对元帅父子,1943年6月21日时任南方军司令长官寺内寿一被授予“元帅”称号,寺内寿一与其父亲寺内正毅成为第二对元帅父子。

伏见宫博恭王在担任海军军令部部长后,逼迫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将作战指挥权,从海军省移交至海军军令部,并于1933年10月将海军军令部改称军令部,将军令部长改称军令部总长,直接听命于裕仁天皇,不对政府内阁(包括首相和海军大臣)与国会负责,因此军令部总长也是裕仁天皇在海军的代理人,军令部平时主管作战与用兵计划的制定,战时则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直属长官。

伏见宫博恭王隶属于舰队派,与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并列为舰队派的总后台,由于伏见宫博恭王的前任谷口尚真隶属于条约派,因此其上任后解除了一大批条约派将领,并派遣永野修身作为日本全权代表出席伦敦海军会议,会议期间提交了一份日本海军发展计划,其庞大的吨位数令英美等国十分吃惊,而日本从此退出伦敦裁军条约,开始无节制地发展海军军备,由此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

“二.二六事件”之后,永野修身出任广田弘毅内阁海军大臣,寺内寿一出任陆军大臣,在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和参谋本部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的操纵之下,促使广田内阁确立了日本的“国策基准”,既“南进”又不放弃“北进”的战略,并开始进行扩军备战,将日本带入了军国体制。

在伏见宫博恭王的授意之下,海军大臣永野修身和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制定了庞大的扩军计划,拟建造海上主力战列舰、航空母舰各12艘,其中包括著名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大型战列舰,军费开支达14亿日元,把日本带上了穷兵黩武之路。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伏见宫博恭王命令已改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兼第一舰队司令长官永野修身,将大批陆军师团输送到中国战场,并指示派遣长谷川清的第三舰队驰援驻守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本海军又相继将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和柳川平助的第十军输送到淞沪战场,在上海、南京等地实施无差别轰炸,因此日本海军和陆军在中国犯下的所有侵略罪行,身为裕仁天皇在海军的代理人伏见宫博恭王都难辞其咎。

1941年初,日本开始将“南进”计划提上议事日程,裕仁天皇顾虑胜败难测,担任最后追究皇族的战争责任,因此让执掌海军的伏见宫博恭王和执掌陆军的闲院宫载仁亲王退居幕后,并分别将永野修身和杉山元推上前台,永野修身于1941年4月9日出任军令部总长,而杉山元早在1940年10月3日就出任参谋本部总长,统领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作战。

在伏见宫博恭王的大力支持下,永野修身上任伊始,就积极推进“南进”计划,提交了一份《当前形势下帝国海军应采取之态度》,准备向东南亚地区进军,甚至公开主张不惜对美一战,因为当时日本海军的石油储备,仅仅能够维持一年左右。

美国对日本禁运石油之后,更加坚定了伏见宫博恭王和永野修身不惜对美一战的决心,为了尽早实施“南进”计划,永野修身还特意将对美英持强硬态度的联合舰队参谋长兼第一舰队参谋长伊藤整一调任军令部次长,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出任日本第40任首相,这位“战争狂人”立即开始着手对美作战准备,11月2日,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与首相东条英机、参谋本部总长杉山元一起联名上奏裕仁天皇,不惜对美一战,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伏见宫博恭王施加影响的结果。

最终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以裕仁天皇名义颁布了大本营海军令第11号:“帝国决定于12月上旬对美、英、荷兰开战。”不久又发出第12号令,命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于12月8日零时发动武力攻击珍珠港。”因此,伏见宫博恭王和永野修身是决定太平洋战争的开战者,他们二人的开战态度和决心,最终左右了裕仁天皇和东条英机的决策。

伏见宫博恭王退居幕后,尽管已经年迈,但还是参与日本海军、甚至是日本政府的决策,主张与德国结盟,敦促海军第一线主要将领与英美开战,鉴于其一系列“功绩”,曾于1942年4月4日获得功一级金鵄勋章。

日本选择无条件投降后,日本海军被废除并遣散,盟国在东京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日本海军将领中只有永野修身、岛田繁太郎和冈敬纯被列为甲级战犯,伏见宫博恭王作为全面侵华战争时的军令部总长和太平洋战争幕后的敦促者,理应被列为甲级战犯接受审判,但却因为其皇族身份而没有被追责,甚至连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朝香宫鸠彦王,也因为皇族身份而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驻日美军最高将领麦克阿瑟,没有将裕仁天皇列为战犯进行审判,不但赦免其战争责任,还继续维持裕仁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进而导致所有皇族出身的高级将领,都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但老天爷却没有饶恕伏见宫博恭王所犯下的战争罪行,让其于1946年8月16日一命呜呼,距离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诏书》仅一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