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粟裕任总参谋长时,配备的11位副总长都是谁,为何一大半到任?
创始人
2025-07-07 02:03:02
0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便一直奔波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他为了新中国的独立四处奔波拼命,之后又在1954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粟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同时也是开国元帅的朱德等人的战友,与刘少奇是知己,曾参加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在军中的地位威望都很高,但是在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之后,中央给他配备的十一位副总参谋长竟然过半没有到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粟裕任总参谋,实至名归

南昌起义是粟裕军旅生涯的起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强。在他的指挥下,赢得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高邮邵伯战役,歼灭了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超过五千人。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还是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淮海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载入史册的胜利,粟裕的军事才能也在这一战中尽数体现,他是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名留青史的大将军。

粟裕素来便被人称为“军事天才”,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为人称道。虽然他的功劳很大,军事指挥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感觉高人一等,也从来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是特别的谦虚, 他“二让司令,一辞元帅”的事迹还被毛主席夸赞过。

1945年,中央组建了华中野战军,张鼎成任总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辅佐张鼎成,但是当时正值粟裕拿下苏中战役之后在军中的声望的顶峰,于是张鼎成便推荐粟裕担任总司令员一职。据说当时就算是毛主席也认可此事,但是粟裕在接到任命书之后却坚决地拒绝了总司令一职,这是“一让司令”。

“二让司令”发生在1948年,当时的粟裕正在华东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一职,总司令员由陈毅担任,但是按照毛主席当时的安排,军中的主要事务是由粟裕来负责的。而陈毅当时正要被调往中原野战军担任总司令员,于是陈毅在深思熟虑之后便推荐了粟裕出任华东野战军的总司令员一职。

不过粟裕在接到任命书之后又一次拒绝了,粟裕认为陈毅可以同时担任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总司令员员,而他愿意在一旁辅助陈毅管理华东野战军的具体事务,最终,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中央还是同意了粟裕的提议。

“一辞元帅”则是发生在1955年,我国在这一年进行了首次授衔仪式,当时他的知己刘少奇力荐粟裕,希望他能成为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但是粟裕得知自己在元帅名单上之后,便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当元帅的愿望。在粟裕的眼里,大将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称号了。

粟裕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担任了新中国的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这一要职,只是国际环境太过复杂,后来攻台计划也慢慢地被永久搁置了,于是粟裕便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总参谋长。

无论是军事才干,还是人品德行,粟裕担任总参谋长这一职位都是名正言顺、实至名归的。中央也是深知该职位工作开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于是便给粟裕配备了十一位副总,但是这十一位副总到最后竟然只有四位到任。

中央为其配备十一位副总,七位没有到任?

1954年10月31日,中央下达通知,任命粟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为陈赓、张宗逊、黄克诚、王震、李克农、彭绍辉、杨成武、张爱萍、韩先楚、许世友、邓华。

而这十一位副总,只有李克农、陈赓、张爱萍和张宗逊到总参谋部报到了。而这四位也都不是简单的小角色,李克农、张宗逊、张爱萍都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陈赓更是开国大将之一,其中张爱萍是有名的儒将,他负责军事行政这一板块,李克农则被称为“情报将军”,负责情报工作,他在建国之后就担任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一职,张宗逊则是负责训练人才,毕竟张宗逊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一职,对于训练军事人才这方面的十分有经验,陈赓则是负责作战。

事实上,粟裕的这个领导班子,十一位副总中有两位开国大将,除了陈赓之外还有一位便是黄克诚了,而余下的九位副总都是开国上将,这个领导班子可以说是空前强大了,但是为什么只有四位副总来报道了呢?剩下的人都去干嘛了?

当时的中国内外情况都十分复杂,新中国刚刚独立,人手紧缺,所以很多有才之士都身兼数职,例如黄克诚大将在任副总的时候还兼职了很多职位,他是第一届国防委员、第一届人大常委、还是军委秘书长、总后勤部长,这么多职位,没有一个是轻松的,尤其是军委秘书长一职,他当时要协助国防部长彭德怀处理各项工作。所以他并没有时间来总参谋部上班,不过后来在粟裕卸任之后,黄克诚接过了粟裕肩上的担子,继任了总参谋长一职。

杨成武当时的主要职位则更加重要,因为他当时担任着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等极其重要的职位,负责保卫首都和中央首长的安全,所以杨成武也是无法到参谋部上班。

邓华兼任了沈阳军区的司令员,当时的紧挨苏联的东北地区是国防部署的重中之重,东北的边境线非常的长,边境安全又不可以松懈,所以邓华的职位是十分重要的,他当时忙着东北的边境军务,根本就走不开。

彭绍辉是著名的“独臂将军”,作战十分勇猛,他当时是西北军区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祖国的大西北坐镇。

而王震则是在忙着修铁路,他当时听说我国需要修一条铁路来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于是他马上表示自己曾经是铁道委员,可以帮助祖国修建铁路。就这样,他成为了铁道兵司令员,他还亲自率领十万铁道兵到施工一线,为共和国修建铁路这条大动脉。

许世友和韩先楚与粟裕的私交甚好,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还和粟裕共建作战,是粟裕大将的部下。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到任,因为当时的许世友正在南京军区任总司令员,坐镇华北。

“旋风司令”韩先楚的工作重心也在华北地区,而且当时的韩先楚将军正在努力地学文化知识,在南京的军事学院成立后, 他便报名进入军事学院进行学习了,一直到1957年才毕业,之后他便被派往福建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了。

四位副总虽然到总参报道了,却无法为粟裕分忧

而那些到了总参谋部报道了的副总们也并没有多少可以真正为粟裕分忧,粟裕的工作还是十分繁忙,那这是为什么呢?

例如陈赓大将虽然到总参谋部报道了,但是陈赓当时正在忙着筹建哈军工的建设工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陈赓大将一手负责筹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新中国培养新型人才,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所以他当时的工作重心也几乎全投入在了这个学校的建设上,所以他也是分身乏术,所以陈赓只有在没在军校的时间才能去总参谋部上班。

张宗逊和李克农虽然也到了总参谋部报道,但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张宗逊同时兼任了军校部部长,忙着搞军训办军校呢,现在的很多军校都是在他的手中建立起来的,后来张宗逊还兼任了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了。而李克农的身体则是一直都不太好,所以其实他也并不能给粟裕分担过多工作。

张爱萍是在1955年才到总参谋部报道的,比预计晚了差不多五个月。因为当时浙东的一些岛屿还没有解放,所以曾经担任过华东地区海军司令员的张爱萍就理所应当地负责起了余下岛屿的解放工作了。张爱萍为解放大陈岛和一江山岛付出了很多心血,终于在1955年完成了解放工作。

在张爱萍到总参谋部报道之后,粟裕便让他负责行政方面的工作。由于张爱萍曾经是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老部下,所以粟裕经常让张爱萍直接向彭德怀汇报工作。而当时的总参谋部和国防部是在同一栋大楼里,所以为了方便,彭德怀便直接让张爱萍搬到了国防部所在地四楼进行办公。就这样,虽然张爱萍到总参谋部报道了,但是他却被彭老总“借调”走了。

虽然他们大多不能到总参谋部上班,但是在总参谋部需要他们出席开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缺席。毕竟中央给总参谋部配备这么多副总是有考虑的,他们虽然身兼数职无力分身,但是他们在坚持自己的岗位的同时还可以给总参谋部提供给不一样的视角去考虑问题,在需要他们做事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义不容辞。

粟裕在没有很多副总协助的情况下还能把工作完成得如此出色,也足以看出来他是一位十分杰出的人才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这是晚清政府最威武的时刻!1909年11月,清朝海军“广海号”军舰直逼中国南海东沙岛,这一次,清政府...
原创 周...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刚刚接触中国历史的时候最先知道的就是春秋战国这两个时期。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姬宜臼东...
原创 7... 前言 1976年元旦,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全国各大报刊一起刊载了两篇毛主席在十年前写下的两首旧诗词。 ...
原创 清... 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最早的出处是辽人的口中,宋人也可能说过,至于明 人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呢?...
原创 宇...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英年早逝的皇帝,其中还不乏一些雄才大略的人,他们能力非凡,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后...
重庆学子三下乡:穿越时空,寻找...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革命生涯和卓越贡献为后人所铭记。为了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
原创 与... 与庞统齐名的谋臣,却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诸葛亮死后他为何大哭? 导语:常言道,祸从口出。因此我们说话的...
原创 一... 秦魏少梁之战,秦国战死了国君,魏国被俘了丞相,双方的面子和里子都损失很大。魏国作为当世第一强国当然不...
河南法院亮剑虚假诉讼|先骗民政... 婚礼上的一句“我愿意” 不仅仅是浪漫的情感表达 更是以公开仪式作出的庄重誓言 婚姻既是爱情的承诺 也...
原创 李... 作者:青灯 (一)隋明帝与隋炀帝两个不同的谥号透露出李渊与杨广之间的关系 隋炀帝杨广这个称呼是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