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盛世帝国的开拓者,是被历史容易忽略的皇帝,他从用兵到称帝仅用了一年多一段时间,三个多月就攻占了旧都,半年内称帝,不到一年就打下了天下的一半。
千古帝王
他就是唐高祖李渊,你知道李渊为什么能用临时招募的士兵就能称帝么?李渊快速平定隋朝,是史上最快的开国君王,为啥史书描述他只是个平庸的老人,在玄武门之变时为何不保护太子,他是在害怕么?在他退位的时候说的十四个字,十六年后让李世民都感到害怕。今天我就和大家探寻下,这位开国老人的一生。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陇西人,唐朝开国皇帝,出身于北周的贵族世家,李渊父亲李昞北周御史大夫袭封唐国公,唐朝的国号来源于此。李渊七岁时父亲去世被袭封为唐国公,长大后性格开朗为人洒脱。
李渊
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讨伐高句丽,李渊在怀远镇负责运粮草,同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李渊奉旨镇守弘化郡,驻守期间李渊广结英雄好汉,引起了隋炀帝的猜疑,然后便有诏书命李渊去隋炀帝巡游之地,当时李渊身患疾病无法前去,但李渊的一个外甥女在朝中后宫,杨广便询问李渊为何不来,外甥女答道:“因为生病无法前来”,隋炀帝随口就说了句:“是要快病死了么”?当李渊得知此事后吓得整日惶恐不安,因此整天饮酒享乐贪财受贿,来自污保命。
杨广
公元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了龙门时,碰上“看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率兵击败起义军并收编万余人,实力大涨。然后又击败了绛州贼柴保昌降服数万人。次年升为右骁卫将军。
李渊
东突厥边塞作乱,隋炀帝便让他和马邑郡守王仁恭一起北击突厥。李渊选出擅长骑射的两千骑兵,学习突厥士兵,让突厥看他们射猎本领,然后李渊另外挑选出擅长射箭的士兵埋伏起来,在和突厥士兵相遇时,李渊下令伏击,便打败了突厥。
王仁恭
李渊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招降纳叛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李渊儿子李世民早已看出隋朝必亡,便暗中结交豪侠,招纳流亡之人广招天下人才。
农民起义
那么李渊是否像书上所说,是被儿子李世民逼迫造反的么?
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录了李渊起兵到攻占长安称帝,史书作者温大雅是李渊府记室参军,不但是初唐重大历史的见证者,而且还是参与者,可信度十分高。书中记载了唐朝的建立很大部分的功绩,都属于李渊,而小部分才是他的儿子和部下,而李世明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大唐创业起居注》
首先李渊在太原留守之时,早已想要起兵反叛,他令自己三个儿子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然后设计清除了两位监视他的官员王威高君雅,并用外交手段获取了东突厥始毕可汗的支持,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危机,李渊加强军队的组织训练,对隋朝都城长安东都洛阳的攻占,都是李渊亲自指挥部署,最后定都长安建立了唐朝。建立了完整的官员体系和中央政府,至此奠基了大唐百年伟业,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顺利建成,唐太宗只是摘掉成熟果实而已。
李渊
李世民的兴起只是按照李渊命令,在平叛势力的过程中,与军中将领建立了坚固的感情,最终命运相互交织在一起,面对权利和利益,这群人最终用兵权夺得皇权。
李世民
李渊起初只是临时招募了三万兵马,他到底有何本领能统一天下的呢?
在起兵初期,李渊势力并不是很大,能用于出战的士兵也就三万来人,但就是靠着这些人,打下了唐朝的丰功伟业,尽管当时英雄豪杰无数,兵强马壮的藩王也有很多,但最终成为了李渊的垫脚石。
英雄豪杰
在此看来,李渊的军队,起初就是非常有实力的一个,虽然人数上没有丝毫优势,但是从整个团体构成上来说还是很厉害的,再加上非常明确的战略布局,很合理地将他推向了高位。李渊在隋末的反王中,身份地位也就低一些。
唐朝军队
南逃的隋炀帝和宇文世家,早在隋朝建立前,李渊家族随鲜卑贵族姓大野,融进了整个关陇势力集团,是个百分百的贵族势力家族,身为太守的李渊本就权利极大,哪怕不去争夺天下大权,也可以在关陇开创自己的王国。在战争策略上,李渊稳固晋阳老家的同时,率先攻占了关中地区,当地不仅是个很好的粮仓,也是联通河西走廊的重要要道,根据以往的历史来看,占领关中可以对关东各地形成压制性,李渊在那里就能获得足够多的兵马和粮草,另一边李渊加强自己在山西的势力,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和东突厥国友好相交,这不但有利于他降服山西其余兵阀势力,也可以依仗突厥人,控制代道与草原的商路获得商业来往。李渊拿住了关中和山西,可以说掌控了三条黄金路线,其他的反王势力则都不具备这种国际体系。
宇文成都
军事技术上来说,李渊的地势优越,在以后的战争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就是北朝军事世族的他们,十分轻松地获得了大量的骑兵资源,让李世明横扫天下的骑兵玄甲军,胯下就是优良的马匹,冶铁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精良骑兵的相结合,在李世明这样深知骑兵战术的指挥下,经常起到一战定胜负的关键作用,所以,对于李渊的胜利千万不要感到惊讶,李渊在各方面从刚开始就占据优势,并且在他正确的领导下将优势逐渐扩大,而他的对手是都没有李渊的起点高,在无任何特殊的情况下,败给唐军也是十分自然的,所以李渊才能一路高歌猛进,建立起了强大的唐朝帝国。
骑兵玄甲军
这样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为什么会在玄武门之变时,不能站出来保护太子,他到底在害怕儿子李世民什么?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李世明发动玄武门之变,此时的李渊还是大权在握的皇帝,那他为何不出面制止这场骨肉相残?原来李渊已经是自身难保了,自从称帝后李渊很少在身处险地,而是让李世民率兵作战,自己与太子待在都城。李世明先后战胜了陇西的李轨与薛举,击退并州的宋金刚和刘武周,抓获了河北夏王窦建德,降服了洛阳郑王王世充,平定了各地的起义与军事势力,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
王世充
由于李世民的军功显赫,这让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就和齐王李元吉联手,一起陷害李世民,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收服战败的窦建德想要夺回兵权,李渊也启用裴寂,但最后还是失败,最终还是只能由李世民领兵。
李建成
久经战场的李世民,帐下招纳了一批谋臣猛将,在事发前早已做好了严密的布局,为了阻止李渊前来,李世民派尉迟恭用保护皇上为名头,直入皇宫,这实际就是软禁了李渊,让李渊不能发出丝毫命令,一旦李渊不能发出号令,就与百姓无异,此时的他只能担心自己的安危。
尉迟恭
李渊曾经也试图哀求李世民,能够放过兄弟的性命,但李世民不为所动,当面杀害了自己的兄弟,李渊见李世民这般无情,已经灰心意冷,便说道:“如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是如此”。李世民却对这十四个字毫不在意。然而在十六年后,这十四个字便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应验了。
李元吉
李世明的儿子也仿照李世民,开始了自相残杀,在唐朝的几百年历史中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骨肉相残的事件,并且还认为是理所应该的事情,之所以会有这样违背人性的事情发生,可以说是李世民做事情影响巨大,李渊说的那段话,我看就是警示告诫李世民,只是他不当回事罢了。
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可以说是中国史书中,最为贬低的一个帝王。
其实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已经年过五十,但他仍然雄心勃勃,干劲十足。有着武德之治的帝王,从任何事情来衡量的话,都有着伟大的成就。为唐王朝奠定了坚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总的说,李渊作为唐朝辉煌的统治者,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李渊
这样一位雄伟的帝王,我们不应当让他藏在史书之中,不知道现在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位雄才大志的帝王——唐高祖李渊的。欢迎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