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石又有张学良的东北军助力,由此,冯玉祥最终战败,不得已成为了蒋介石的手下败将。
事后,蒋介石将冯玉祥的西北军拆分为了四个部分,其中由孙连仲领导的第26路军被派往了江西“剿共”。
在孙连仲领导的第26路军中,有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就敢与蒋介石唱反调的战士,他曾是冯玉祥西北军中的一名连长,有文化、有胆识,是个干革命的好苗子。
这位战士他看不惯蒋介石独裁专制,试图吞并整个中国的邪恶想法,曾直言道:“他老蒋算老几,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只会失败。”
后来,这位战士在好友的帮助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过赣州、漳州、龙岩、顺昌等多场战役,还与开国上将肖华是作战的好搭档。
这位战士是谁?他为中国革命做出过怎样的贡献?其晚年又是如何度过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穷苦人家走出的有志青年
1978年,在河南省沈丘县卢庄村,住着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卢子美,卢子美腿脚不便,每天就喜欢坐在自家大门口,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
据村子里的人介绍说,卢子美生活十分凄苦,儿子和老伴已去世多年,只留下一个女儿还嫁到了外地,平时要不是村委会接济,可能早就被饿死了。
一天,村里的喇叭大声吆喝了起来,“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家无余粮心里慌张,国无强兵民心不稳,有意向参军的青壮年可至村委会自主报名……”
通知结束后,卢子美神奇地站了起来,拄着一根木棒一瘸一拐地往村委会走去,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卢子美足足走了快一个小时。
“卢老,您怎么来了?”村委会的一位小年轻瞪大眼睛望着卢子美。
卢子美大口喘着粗气,回答道:“我来报名参军!”
话音刚落,小年轻便笑了起来,“卢老,您都多少岁了,报不了名啦!国家需要的是青壮年,您要去了不是给组织添麻烦嘛!”
“是啊,是啊,一把年纪了,我还参啥军啊,瞧我都老糊涂了!”卢子美自言自语道。
随后,在小年轻的搀扶下,卢子美又回到了自家家门口,他静静地一直坐到深夜,脑子里不断回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事儿。
卢子美出生于1898年2月,其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家中贫困,卢子美的父亲快到30岁才讨到个老婆,而后生下卢子美便十分疼惜。
小时候,卢子美总是跟在父亲后面转,他尤其喜欢跟着父亲到地里干农活,看着自己播下的种子一点点茁壮成长,再到秋收硕果,卢子美就很是开心。
但卢子美的父亲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并不想儿子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做农民又苦又累,要是不幸遇到个灾荒,那全家都得跟着饿肚子。
于是,卢子美的父亲将自己的积蓄通通拿了出来,又请村里的长辈帮忙,这才把卢子美送进了当地私塾读书。
卢子美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其父亲就对卢子美说:“儿啊,为父大字不识,但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你可别让为父失望!”
那时只有7岁的卢子美,面对父亲的嘱咐,连连点头。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卢子美果然没有让父亲失望,门门功课优异,有时候还会将新学的知识讲给父亲听,虽然父亲听不太懂,但每每看到儿子出口成章的模样就很是欣慰。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子美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革命思想,也开始关注起当下动荡的革命局势,不时还与同窗们讨论国家面临的种种困境,久而久之,卢子美内心渐渐萌发出了想要参军报效国家的想法。
后来,卢子美鼓起勇气与父亲商量了此事,虽然父亲担心儿子的安危有过拒绝,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倔强的儿子,便也只好同意了。
1922年,24岁的卢子美正式告别父亲参加到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中,自此开启了自己的革命军事之路。
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小伙子好样的。”卢子美加入西北军后不久,冯玉祥就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一次战斗前夕,因为援军迟迟未到达,卢子美所在的连三面受敌,其连长急得坐立难安。
正当大家心灰意冷之时,卢子美站了出来,他拿出一幅作战地图,拿笔在图上画了几个圈,将敌军与我方位置的优劣势做了细致的讲解,而后提出了趁深夜突袭的明智决定。
当时,卢子美的连长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还不太信任,毕竟战场不是儿戏,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为此,卢子美的连长站在一侧久久不语,直到卢子美说:“连长,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搏上一搏,我愿意在前面开路,请您给我一次机会。”
看到卢子美这般自信的模样,加之当前的紧急形势,连长便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到了深夜,卢子美与十来位身强力壮的战士冲在最前面,经过一番苦苦周旋,终于为大部队探寻到了一条突袭之路,最终,卢子美带着所在的连顺利突围。
事后,卢子美因其有勇有谋的良好军事才能,一下子被冯玉祥赏识,后来更是一路从班长升至连长,成为了战士们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不幸败给了军事力量雄厚的蒋介石,其20万西北军更是被蒋介石划分为了四个部分,其中卢子美就被分配到了孙连仲领导的第26路军中。
1931年,孙连仲领导的第26路军被派往江西宁都“剿共”,也就是在这次征战过程中,卢子美才明确了自己之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选择。
这个时期,日军向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蒋介石非但没有阻拦,反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使得民族利益遭到迫害,东北的国土更是悉数沦丧。
为此,人民群众苦不堪言,纷纷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提出质疑,其中,卢子美更是天不怕地不怕,直接对外宣扬:“他老蒋算老几,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只会失败。”
因为在众人面前口无遮拦,卢子美因此遭到了坏人的暗算,期间挨过打做过苦力,但卢子美依然坚持跟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对抗到底。
后来,直到好友赵博生的出现,卢子美这才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赵博生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在他看到卢子美打内心里为人民为国家考虑的那份真心时,赵博生很是感动,于是主动联系到卢子美,向其抛出了橄榄枝。
一开始,卢子美还有所犹豫,但在与赵博生的多次接触,以及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学习以后,卢子美最终决定接受赵博生的邀请,由此,成为了第26路军中的一名地下共产党员。
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勇士
卢子美年少时学过文化,且对共产主义思想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于是他很快就成为了赵博生的得力助手,一门心思帮着赵博生发展更多的中共地下党员。
在第26路军中,其实有着很多卢子美的崇拜者,他们欣赏卢子美的胆识,所以在卢子美的一番鼓励下,很多战士都愿意跟着他踏上共产主义的道路。
1931年11月底,中共第26路军地下特别支部不幸被国民党破坏,加之一直以来对于蒋介石“反共”政策的深恶痛绝,卢子美、赵博生等一批爱国志士决定开始寻找抗日救国的新出路。
1931年12月,经过多方筹备,最终选择在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不在宁都之时,发动起义。
为了保证起义的成功,卢子美、赵博生等人提前就起义时间、组织工作和注意事项等作了详尽的安排,后来,中央军委也指派了王稼祥、刘伯坚等前往支持。
12月14日深夜,卢子美、赵博生等发动的宁都起义取得了完全胜利,第26路军的近2万名士兵,携带着大量武器,正式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之中。
这一天,原本作为地下共产党员的卢子美等,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向世人介绍自己了,他们纷纷扯下戴在头上的国民党军帽,更是在众人面前一把撕碎了代表国民党的旗帜。
事后,毛主席曾表扬过卢子美、赵博生等这批发动宁都起义的战士们:“宁都起义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面对任何外患,我们都能所向披靡。”
1933年9月,卢子美被调任为少共国际师45团的团长,与当时只有17岁的肖华成为了绝世搭档,先后率领部队参加过赣州、漳州、龙岩、顺昌、水口、南雄等多场激烈的战役。
其中,在南雄战役中,卢子美更是不顾个人生死,将敌军打得落荒而逃,而不幸的是,卢子美也因此被敌军的7颗子弹打入双腿,瞬间鲜血直流。
后来,虽然经过了医生的全面抢救,保住了双腿,但卢子美却不能再像从前般利索,可卢子美却并没因此个原因意志消沉,反而愈发拼命。
在第四、五次的反“围剿”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卢子美勇猛作战,带领战士们为红军大部队作掩护,更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完全胜利,也因此受到了诸多领导的赏识。
若一切顺利,以为卢子美凭借个人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定会被中央予以重用,但无奈的是,人生就是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
1935年6月,在夺得泸定桥后,卢子美随部队来到了四川雅安。
在雅安的一次行动中,卢子美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独自带着几个士兵绕路引开敌军,不幸的是,绕路到一处山涧时,被多以数倍的敌军包围,而后被俘虏至敌军内部做起了杂役。
正是因为这一次的被俘虏,卢子美自此与红军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其人生也开始变得愈加坎坷。
多次寻找红军大部队无果
在敌军内部,卢子美对自己的身份守口如瓶,一旦有人问其在红军中担任何等职务,卢子美就装傻充楞,笑嘻嘻地说:“我就是个杂役,领导叫我干啥我就干啥!”
大概是敌军的士兵都比较迟钝,在卢子美的一番“表演”下,他们都相信了,而后对卢子美便减少了戒备心。
一天夜里,卢子美帮守卫的几个士兵倒酒,机灵的卢子美便趁着他们醉酒之时,按着之前探寻到的小路逃了出去,这才摆脱了敌军对自己的控制。
从敌军内部逃出来以后,卢子美才发现红军大部队早已在半个月前离开了雅安,而自己身无分文,又无任何武器,大概率是赶不上了。
于是,心灰意冷的卢子美只好边乞讨,边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再做打算。
1938年的一天,正在地里干农活的卢子美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红军大部队到了陕北,卢子美瞬间感觉自己有希望了。
于是,卢子美扔下手中的锄头,就往家收拾了几件衣物,拿了几个盘缠就匆匆上路了。
一路上,卢子美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阔别红军部队一年多,不知道各位战友们可还好,尤其是很久没有感受到拿枪的那种快感,卢子美就很是怀念。
可最终的结果却让卢子美很失望,因为消息的不够及时,他并没有找到红军的大部队所在。
1940年和1942年,卢子美又先后两次去到大别山和湘西寻找红军队伍,但又因抗战期间红军队伍的频繁转移,让其未能如愿。
到了最后,卢子美也就放弃了再次回到部队的愿望,虽然有难过,有失望,但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并没有让他就此意志沦丧。
后来,卢子美开始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工作上,他将村里的青壮年集中起来,给他们讲解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宗旨,让他们深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继续努力的深刻理念……
1947年,卢子美当选了沈丘县刘堂村的村长,后又任刘堂乡的第一任乡长,带着一大批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一起为家乡、为党、为国家做着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退休后,年迈的卢子美相继失去了儿子和妻子,而唯一的女儿也嫁到了外地,所以孤苦伶仃地卢子美晚年生活很是艰辛。
再见肖华,终于恢复红军身份
“卢老,这么晚了,您怎么还在门口坐着,快进去休息吧!”刚刚从村委会值班完的那位小年轻从卢子美的家门口走过。
“嗯嗯,好的!”在小年轻的打断下,卢子美这才从早年间的回忆里苏醒过来。
第二天清晨,卢子美一觉醒来,便托人给远在外地的女儿去了一封信,“闺女,我要去找肖华,我要找回自己红军的身份。”
原来,卢子美早在报纸上见过已经是开国上将的肖华,知道他在兰州军区任政委,说不定他可以帮助自己恢复身份。
1979年8月的一天,天气十分炎热,树上的蝉叫得扰人,此时卢子美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了开国上将肖华所在的兰州军区大门口。
“老人家,请问您找谁呀?”门口的守卫士兵礼貌地问着。
卢子美清了清嗓子,大声地回答道:“我叫卢子美,我是来找肖华政委的。”
平日里,守卫的士兵打发过不少想要肖政委帮忙的百姓,但这位老人坚定的眼神告诉他,这其中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于是,守卫的士兵赶紧向上级作了报告。
这时,肖华正在会议室开会,可当他听到卢子美这个名字之后,立马把会议终止了,而后一路小跑着来到军区门口。
“卢大哥,原来您还活着!”肖华见到眼前这位衣衫简朴,拄着木棒一瘸一卦的卢子美,甚至激动。
而后,肖华亲自将卢子美搀扶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切了一块西瓜,递给卢子美:“卢大哥,天气热,你先吃点消消暑。”
看到肖华对自己这般热情,卢子美老泪纵横,“肖老弟,我这老东西过来给你添麻烦啦!”
“您老说哪里的话,当年一别已经四十余年,如今看到您还活着,我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高兴!”肖华随手递给卢子美一张手帕。
在之后的交流中,肖华这才知晓了当年卢子美从雅安被俘虏后的艰难处境,以及这四十余年来对于再次回到红军队伍的强烈渴望。
后来,在肖华的帮助下,卢子美于1982年恢复了红军身份,还恢复了团长级别的待遇。
1985年1月,卢子美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千千万万像卢子美老人这般不畏艰险、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先辈,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
感谢你们,你们的英名将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将万古长青!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