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跟随陈毅10年的司机常志刚,要调到地方当干部,是什么级别
创始人
2025-07-06 22:02:26
0

前言

陈毅从南京调到国务院外交部工作时,曾征求过常志刚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一起去北京?当时,陈毅是有所考虑的,常志刚已经跟随陈毅开了10年的车,任职是三野汽车队队长,正连级干部,再当司机就无法提升了。而地方正需要干部,常志刚应该改行提拨了。

为了不叫常志刚产生误会,所以陈毅征求他的意见。这10年来的相处,重感情的陈毅元帅,早已把常志刚视为亲密的革命伙伴、家人。在临行前,陈毅将军豪迈地说了一番极为感人肺腑的话。

图|陈毅元帅

常志刚多年回想起来,依旧感到无比温情。

常志刚起初是给聂凤智开车的

1938年,常志刚跟着舅舅学开汽车,之后,他给车行老板开卡车、出租汽车。1945年,常志刚参了军,负责给5旅旅长聂凤智开车。

这天,鲁中军区副司令员邝任农(国共谈判时济南军调执行小组中共首席代表)到5旅视察,与聂凤智谈到:“我们出去都是坐美方的车,很不方便,能不能给我找部小车,派个驾驶员?”

聂凤智一口答应,找来常志刚,调他到军调处开车。临行前,聂凤智告诉他:“到济南和美国人、国民党打交道是比较复杂的。你要注意2件事:一是宣传共产党的好处,把你亲眼见到的解放区和我军的情况告诉他们;二是不能犯错误,人家瞪着眼睛看你这个共产党来的人,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对,就会给你夸大宣传,造成极坏的影响。”

图|聂凤智

聂凤智的这次谈话,给常志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常志刚到军调处时,事事小心谨慎,时刻不忘自己是代表共产党方面的人。有一次,军调小组去济南,要经过一条大河,水虽然不深,但没有桥,要淌水过。到了河边,一共5辆汽车,其中4辆都是新的,只有常志刚开的车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一台旧的美式吉普。

这时,国民党的司机讥讽常志刚:“你的车这么旧,能过得去吗?”常志刚明白他们的意思,心里想,一定要为共产党争气!于是,便答道:“试试看吧!”

第一辆美国车过去了;第二辆国民党的车也过去了,但机器进水,发生了故障;第三辆、第四辆车,开到河中间机器进水,发生故障走不动了;第五辆是常志刚的车,却顺利地开过了河。美方代表一看,马上给常志刚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OK!”

原来常志刚经验丰富,对机器性能了如指掌,过河前,他将汽车的风扇皮带卸下来,这样就不容易溅水,过了河再装上就行了。

1946年,已有8年“车龄”的常志刚,接到通知,让他去给陈毅将军开车。此时的他,虽然还不是党员,但组织上认为他经过战争的考验,是个完全可信任的好同志。

常志刚给陈毅开的也是一辆美式吉普车,车上篷布简陋。那时,正值冬日,开动起来风往后灌,车上很冷。常志刚虽然穿着棉衣,但也冻得够呛。

这天,他接到任务,说晚上要出发。于是,他便去供给处要大衣防寒。但管理员告诉他,大衣是发给连以上干部的。常志刚碰了个软钉子,回来就很不高兴。陈毅得知此事后,安慰他说:“都知道了。供给处有规定嘛,我们也不能不遵守制度!”说着,陈毅就将身上穿的一件团以上干部穿的兔毛大衣脱下来,让常志刚穿上。

常志刚赶紧推辞说:“我不要。你是首长,应该穿,冻坏了咋行?”这晚,那件大衣就丢在车上,陈毅没穿,常志刚也没有穿。过了2天,供给部修改了规章,凡是工作需要的人员都发大衣。

常志刚闻讯后,激动地说:“这么好的首长,以后就是他赶我走,我也不走了。”

常志刚把陈毅“五花大绑”起来

1948年6月,陈毅从华东来到河南宝丰皂角树,与刘伯承、邓小平共同主持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工作。这是一次长途行军,要经过邯郸,穿过太行,越过黄河,抵达洛阳。沿途上,山路崎岖,为了防空还得夜行。

陈毅喜欢开车,可惜“车技十分有限,总是半路抛锚”。他经常是开车出营,推车而归。

临行前,粟裕吩咐司机常志刚:

“我给你两道死命令。第一,无论找什么理由,都不能让军长亲自开车。第二,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一定要保证军长的安全。军长的身体胖,怕热,喜欢敞开车门,翻越太行山,要防止他颠出车外。”

陈毅白天忙着调查研究,到了晚上便熬不住了,要打瞌睡,身体就不由自主地随着颠簸的车子摇晃。这样一来,很容易甩出去。常志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陈毅打瞌睡,但是晃着晃着,常志刚就听到了阵阵的呼噜声。

常志刚一听不好,赶紧把陈毅叫醒。陈毅睁大眼睛,注视着前方。常志刚才放下心,继续开车,没多久,又听到了呼噜声。常志刚不敢造次,想起了粟裕的嘱托,他喃喃自语道:

“你睡着了,我开车不踏实。万一出个岔子,要对我军法处置的。”

情急之下,常志刚想了一个办法,他对陈毅说:“我把您用绳子固定到椅子上,这样您可以安全地睡觉,我可以安心地开车。”陈毅笑着点了点头。

常志刚说到做到,他拿出绑腿带把陈毅从胸口到肚子密密匝匝地往椅子上捆扎。几天后,陈毅终于安全地到了小山村,见到了刘伯承、邓小平。

在接风酒宴上,陈毅故作惊人之语:“我一路上活受罪,被司机五花大绑了几个晚上。难为他想得出来。”一屋子的人听了,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常志刚与陈毅接触得多了,知道首长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有一次,车子正在路上奔驰,远处有一个小战士硬是将车给拦了下来。常志刚正要发火,却被陈毅制止住了,并让这个小战士上了车。陈毅问小战士:“有什么急事吗?”小战士不知道车上坐的是谁,竟然说谎称是紧急任务,给陈毅司令员送信。

陈毅听后,很好奇,便说:“我就是陈毅,把信拿出来吧!”小战士一听吓得连忙检讨,坦白自己是想着坐坐小车,开开“洋荤”。车里的人听后,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小战士见状,赶紧叫停车匆匆下去了。

陈毅怕他背思想包袱,还伸出头去向他招了招手。陈毅一向对战士亲切,从不随随便便发火,对此,常志刚感受很深。

一次车祸中,常志刚昏迷不醒,陈毅夫人张茜掉了两颗牙

陈毅到了南京以后,改乘了轿车。新来的警卫员小谷工作不细心,有一次,陈毅的手搭在车门边上和人讲话,小谷没有看清楚,猛地一关,将陈毅的一个手指的骨头给压断了。

常志刚火速将陈毅送到军区总院治疗。当时,小谷吓哭了。陈毅却没有发火,反而还安慰小谷。这让小谷非常感动。

陈毅对身边人的事情非常关心,常志刚入党一事他始终记在心里。一次,陈毅去河南禹县视察时,他高兴地对常志刚说:“你可以入党了!”

常志刚毫无思想准备,愣了一下,才答道:“我的觉悟不高,还需要锻炼!”

陈毅坐下来,喝了一口茶,“老常啊,你的入党申请书我已经看过了,你跟我工作3年了,经过战时、平时的考验,我看你够一个共产党员标准啦!张茜对你也是了解的,她可以当你的入党介绍人。”

不久,常志刚所在单位的党支部,通过了常志刚的入党申请。

常志刚对张茜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他第一次见到张茜时,陈毅向他介绍:“这是我爱人张茜。”

常志刚早就知道,张茜是“三八式”老革命,当过医生、机关协理员,该怎么称呼呢?常志刚心想,叫协理员吗?但已经卸职了。于是,他就称呼张茜为“张医生”!

张茜听后,立即说:“我不是医生,就叫我张茜。”陈毅在一旁连声说:“好,好,就这么叫。”

常志刚作为陈毅的专职司机,有时也会送张茜外出。

一次在南京,常志刚送张茜外出。路上,一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大卡车,将常志刚开的小车直接撞到了山坡下面。大卡车司机见状,赶紧溜之大吉。当时,情况十分危机,常志刚被撞得昏迷不醒,张茜的牙齿也碰掉了两颗。

陈毅正在上海开会,得知车祸后,立即给军区总院的领导打去了电话,交待说:“你们一定要想一切办法把常志刚救过来,他是个很好的同志。家中还有爱人,孩子。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汇报。”

常志刚昏迷了24个小时,经过医院奋力抢救才苏醒过来。张茜自己受伤都很严重,但还不断地询问常志刚的病情。后来,张茜去补好了牙齿。陈毅就和她开玩笑说:“你这次历险不死,是马克思保佑!事物都是祸福相依,你装了新牙,比以前更漂亮了!”

陈毅的这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常志刚在陈毅身边,学到了不少知识、道理

陈毅最爱读书,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读,而且阅读速度很快。他尤其爱读历史、古诗词。每到一个地方,秘书就要用陈毅不多的津贴费,到书店给他买书,线装书不少。

淮海战役还没结束,陈毅和刘伯承即奉命去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并参加了中央军委会议。陈毅回到徐州三野司令部时,开始准备渡江战役。为了便于行动,他精简行李。

工作人员一起帮他整理东西,许多看过的书,陈毅都不要了,但一部多年来一直带在身边的线装《二十四史》,却不舍得丢。常志刚问:“这么大的箱子还带着干啥?进城还怕找不到书,丢了吧。”

陈毅边翻东西边说:“老常呀,别的书可以丢,唯独这部书不能丢,我随时要翻阅,不透彻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能干好中国革命吗?”

秘书也插话说:“全国胜利形势已经到来,中国的江山要改换朝代了。《二十四史》,就是过去24个王朝改朝换代的历史。我们共产党的革命虽然不是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但那些王朝胜利夺取江山的经验,总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常志刚觉得秘书讲得有些道理,没想到,这时陈毅却表情严肃地说:“看《二十四史》不光是为了夺取胜利!”陈毅的话出乎大家意外,一时弄不懂。

陈毅接着讲:“更准确地说,是为了避免胜利后的失败!”他指着大木箱,说:

“历史向我们敲了警钟!有一个朝代胜利的经验,就有一个朝代失败的教训!你们不是看过《李闯王》这个戏吗?李自成的失败是从进到北京开始的,这就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呵!”

胜利渡江进入南京后,陈毅又谈起了一些常志刚没有完全弄懂的事。他们到了“总统府”,常志刚看到蒋介石的侍从军官们逃跑时,未及时带走的呢军帽、呢军装,就说:“这些鬼孙子逃得真快,这么漂亮的衣服都来不及穿,说到头,还是我们进军神速!”

陈毅点点头:“顺民者昌,逆民者亡!这个道理,古今一样。”

第2天,陈毅带着工作人员瞻仰中山陵。到了地方后,陈毅脱下军帽,对着孙中山的石像,恭恭敬敬行了三个鞠躬礼。大家也勉强跟着行了鞠躬礼。

陈毅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思:共产党人怎么还向国民党的创始人敬礼?

陈毅转过身对大家说:

“共产党人要尊重历史,要有宽阔的胸怀。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清朝,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功高日月!他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倡导国共合作,他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接着,陈毅又漫步观看壁上刻得《总理遗嘱》、《建国大纲》等文字,不免感叹地说:“1925年,孙中山在北平逝世的时候,我也在那里,一面读大学,一面参加党的工作,我还参加了他的灵柩安放在西山碧云寺的迎丧会。他的许多遗愿,国民党办不到,我们共产党都为之实现了。”

这时,看守中山陵园的管理人员,捧出笔纸,请陈毅题字。陈毅提起笔,想了想,写下了“保护中山陵”五个字,下面落款“陈毅”。原来,陈毅想到的是战乱刚过,来往部队以及人员甚多,自己身为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应为守陵人员留下一纸“尚方宝剑”,以维护这一名胜的安全。

常志刚调到了地方工作,临行前陈毅有嘱咐

1954年,陈毅调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要到北京工作。这天,陈毅找来常志刚,向他说明情况。常志刚想的是,老伴在上海工作,家已经安在那里了,调动又要费周折,就提出愿意到上海工作。

事情就这样定了,组织上安排常志刚到上钢一厂当保卫科长,行政级别定为17级。临行前,陈毅、张茜叫小伙房做几样菜,给常志刚饯行。

陈毅在吃饭时对常志刚说:“烈士们流血牺牲,打出个新中国,要加紧建设,需要更多的老同志挺身而出挑担子!你为我开了10年车,没有出问题,我很感谢你!你到新单位要是干得不舒畅,就回来!”

常志刚是山东汉子,讲话直率:“好马不吃回头草!首长放心,到新岗位我要努力工作,决不辜负首长多年的教育。”

陈毅沉默了一会,似乎在思考什么,随后,他郑重地说道:

“你出去,只有一件事要记住。你参加了军调处工作,国共谈判破裂时,你们十几个人,在济南被国民党扣押了126天。后来双方交换人员时,你们是坐美国飞机回来的。你们表现都很好!但是,这段历史是没有结论的。有人来查,叫他们来找我,我可以给你证明,是没有问题的。”

陈毅话落,常志刚的眼眶不知何时已经红了。首长对他的关怀和信任,让他十分感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山... 侵华日军将领山田国太郎中将,曾以第二军司令部情报课长、战车第5大队长、陆军公主岭学校战车教导队长、陆...
原创 蒋... 抗战初期,蒋介石迫于全国民主势力的压力,同意由国民党、共产党、职教社、救国会等十几个党派组成一个咨询...
原创 陈... 在我国的众多开国上将中,陈明仁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既是国民党的中将,在北伐战争和抗战时屡立战功,还曾...
原创 李... 1966年12月3日,中国台湾省的日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将军,于昨日突发心脏...
原创 你... 从《金枝欲孽》到红火一时的《甄嬛传》《步步惊心》等一系列的清宫戏,后宫嫔妃们是种热衷于宫斗,后宫争宠...
三国乱世里,他位列蜀汉五虎将之... 皆知,东吴有四大都督。最牛逼的是周郎,一个赤壁之战,便奠定了三国格局。以至于赤壁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写...
原创 李...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都不是一般的人,想要降服众人一条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宋江作为这些人的头领,下了不少...
原创 从... 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绝对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位皇帝,世人只知道他的老婆武则天如何叱咤风云,而殊不知这位在电视...
原创 蒋... 1955年第一次大授衔时,元帅当中年龄最大的是朱德元帅,当年已是69岁高龄,大将当中年龄最大的是张云...
原创 统... 吴三桂和清朝之间的斗争,其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最初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以求援为名,这就好比唐肃宗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