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漕运总督”有权调动辖区内的军队吗?其实,真正有权调动的,只有他!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非常重视漕运,而这背后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南方是“鱼米之乡”,需要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因此,清朝的“漕运总督”不仅地位非常高,而且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那么,这个地位高权重的漕运总督,是否拥有调动辖区内军队的权力呢?其实,真正拥有调动权的,只有他!
清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相比农耕文明,农业相对较弱。所以,整个清朝的京师(即北京)的粮食供应完全依赖于漕运。漕运不仅能节约运输成本,还能运输大量的粮食。因此,掌管漕运的漕运总督自然非常重要。
漕运总督的职责非常繁重,同时也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在服饰上,他有权穿蟒袍,外搭绣有仙鹤的补子,虽然只是二品官员,但因其职责的重要性,实际上在京师可以兼任兵部侍郎或者督察员右都御史,相当于一品官员。无论是在京师还是地方,漕运总督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由于漕运对国家至关重要,为了保障南粮北运的顺利进行,朝廷专门成立了由漕运总督管辖的绿营兵马,这支部队负责确保漕运的顺利进行。因此,漕运总督本应当掌握这支军队的指挥权。然而,到了清朝后期,由于中央权力的集中,以及京师对漕运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皇帝逐渐收回了对漕运兵马的控制权。
具体来说,在乾隆时期,有一次漕运总督从漕标军营抽调了1000人前往南昌,之后又急速回援广州。看起来是漕运总督带领兵马调动,但实际上,这一命令是由皇帝直接下达的,然后通过兵部传达给漕运总督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漕运总督才可以调动兵马,否则就相当于背叛了皇帝的命令。
随着清朝后期总督权力的逐渐膨胀,像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和两江总督等在各自的辖区内几乎是“土皇帝”,因此,中央朝廷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些权力的管控。到了光绪年间,漕运总督这一职位被直接废除,改由江淮巡抚来监管漕运事务。然而,甚至在漕运总督最具权势的时候,关于调动漕运绿营兵马的权力,也只有皇帝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