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了回归祖国,土尔扈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人口损失让人触目惊心
创始人
2025-09-21 04:31:15
0

1771年,历经八个月艰苦跋涉,土尔扈特部踏上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故土。经过近万里的艰辛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新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路上,他们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险阻,尽管土尔扈特部精心策划了这次迁徙,但依旧遭遇了重重困境。生死攸关的决战无数次后,才终于踏上了故土,这份决心、毅力与坚韧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乾隆帝为了迎接土尔扈特部的到来,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清朝不仅派遣大军驻守新疆,而且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清水和其他必要物资,并为他们提供了妥善的安置,确保土尔扈特部能够顺利在新疆落脚。然而,这一路的回归代价却非常沉重,尤其是在人口方面,土尔扈特部损失惨重,令人心痛。

那么,土尔扈特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部落?他们为何要离开故土,流亡到东欧平原,又为何最终选择东归清朝呢?

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四部之一,而卫拉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的瓦剌。瓦剌曾一度是威胁明朝边境安全的重要力量,明英宗在木土之变时被俘,正是瓦剌首领也先的所为。瓦剌曾一度掌握北元的控制权,也先甚至从黄金家族手中夺取了汗位,其鼎盛时期可谓势力强大。

然而,随着也先的去世,瓦剌的强大势力逐渐走向衰退,最终分裂成了卫拉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以及土尔扈特四大部,此外还有辉特部附属于杜尔伯特。明朝中期,卫拉特四部开始向西迁移,陆续占领了新疆、西藏、青海以及中亚等地区。土尔扈特部的核心区域主要位于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一带。

随着清朝的建立,准噶尔汗国逐渐崛起,开始向卫拉特其他部落发动武装侵略,土尔扈特部被迫离开塔尔巴哈台,向西迁移至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域。值得注意的是,当土尔扈特部抵达伏尔加河时,沙俄尚未完全控制这片地区,因此这次西迁并非出于投敌之意。

西迁后,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获得了较好的生存环境,人口大幅增长,并迅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土尔扈特汗国。但这一新生的国家并非一开始就统一,经过几代大汗的努力,直到阿奇玉汗时期,才实现了汗国的统一。到了巅峰时期,土尔扈特汗国的总人口达到数十万,兵力超过八万。虽然百姓安逸幸福,但土尔扈特人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蒙古血统,与卫拉特其他部落保持着密切联系,联姻不断,且与清朝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在康熙时期,土尔扈特部还与清朝建立了朝贡关系。

进入17世纪中叶,随着沙俄的西伯利亚扩张,土尔扈特汗国逐渐面临沙俄的巨大压力。沙俄政府不断对土尔扈特汗国施加侵略,历代大汗都试图反抗沙俄的侵略,但由于沙俄的强大,土尔扈特汗国的主权逐渐沦陷。沙俄通过多种手段控制土尔扈特,比如要求土尔扈特大汗送儿子做人质,扶植反对势力削弱汗王的权力,甚至强行征兵和征税。最为残酷的手段莫过于沙俄征兵,每次战斗前,沙俄都会强征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兵源,尤其是让土尔扈特士兵充当先锋,几乎是把他们当作炮灰使用。每次征兵,土尔扈特部总要派出数万青壮年,但能够生还的却少之又少,死亡人数令人触目惊心。

随着沙俄不断剥削和压迫,土尔扈特部的人民开始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回归祖国的渴望。然而,由于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为敌,加之对内对土尔扈特部进行压迫,使得回归之路变得遥不可及。

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汗国逐渐衰弱,清朝开始出兵征讨准噶尔。随着准噶尔的覆灭,土尔扈特部的回归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时任土尔扈特汗国大汗敦罗布喇什突破沙俄的重重阻力,派遣使团抵达北京,向乾隆帝郑重声明,土尔扈特部依然忠诚于清朝,从未投降沙俄,这一行为对清朝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土尔扈特部向清朝表达回归的意图,并通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逐渐赢得了乾隆帝的信任。正如阿奇玉汗所说,土尔扈特部与满洲、蒙古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与沙俄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土尔扈特部对沙俄的残暴统治产生了深深的厌恶,纷纷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1761年,渥巴锡继承土尔扈特汗位,时逢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沙俄政权在她的领导下扩张迅速,为了征服土尔扈特汗国,沙俄不仅进行了无休止的盘剥和征兵,甚至进行了暴力统治。征兵和征税的次数之多,几乎让土尔扈特部的百姓在血海中挣扎,尤其是在1768年,沙俄要求土尔扈特大汗渥巴锡将自己的儿子和三百名贵族子弟送往沙俄做人质,令渥巴锡痛苦不堪。

沙俄的压迫让渥巴锡痛定思痛,他决定逃离沙俄的控制,寻求回归祖国的庇护。在经过四年的暗中策划后,1770年,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准备实施东归。他先假装与沙俄合作,参与俄土战争,以此迷惑沙俄,为即将到来的东归争取时间。最终,在1771年1月,渥巴锡与其部众开始了东归之旅。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东岸出发,跨越沙俄重重防线,开始了长达数千里的迁徙。

由于东归行动出其不意,沙俄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直到年底才开始追击。为了阻止土尔扈特部的归国,沙俄动用了哥萨特骑兵与土尔扈特部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尽管土尔扈特部在战斗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成功摆脱了沙俄军队的追击,顺利抵达哈萨克草原。

然而,土尔扈特部的东归并非一帆风顺。在哈萨克草原,他们面临着恶劣的天气、饥饿和疾病的挑战,部落的损失惨重。就在此时,沙俄通过金钱收买了哈萨克部落的首领,土尔扈特部在草原上遭遇了更多的袭击。渥巴锡为了解决这一困局,采取了巧妙的外交手段,最终成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借着这一时机,土尔扈特部成功突围,开始了更为艰难的旅程。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土尔扈特部终于与清军在伊犁河流域会合,得到了清朝的接纳。乾隆帝不仅对土尔扈特部的归国表示欢迎,还提供了丰厚的物资支持,并对土尔扈特部的上层进行了封赏。土尔扈特部从此得到了安定的栖息地,他们在清朝的保护下安居乐业。

然而,这次迁徙的代价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武汉这棵板栗树126岁了,每年... 武汉有棵126岁的板栗树,每年结板栗上百斤。9月18日,市民赵先生摘下一个板栗球,剥出板栗尝了尝,竖...
山西省政府最新批复同意:高速公... 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同意朔州环线西南段高速公路增设 迎宾收费站的批复 晋政函〔2025〕92号 省交...
原创 有... 洞口县,位于湖南省宝庆邵阳市管辖范围内,被誉为中国姓氏祠堂之都。虽然洞口县直到建国后才从武冈分出,但...
学习快评|铭记抗战历史,开创光... “今天来到这里有特殊意义”,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
赣籍“东方马可·波罗”的航海传... “ 浮海途中,汪大渊秉持求实精神,对所过之地的山川、风土人情、物产等都“赋诗以记”。 ” 作者 | ...
原创 齐... 公元前609年,齐国的第二十一位国君——齐懿公吕商人,死于自己随侍的两位车夫之手。这一幕听上去似乎是...
原创 秦... 点燃长明灯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习俗,特别是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点上一盏长明灯,并且忌讳将其吹灭,直...
原创 1... 2014年,一场发生在非洲的浪漫小插曲曾引爆网络:一位来自宁波的女大学生意外收到当地黑人酋长的求婚。...
原创 中... 华夏民族的姓氏文化自古以来便深受百姓的重视。百家姓的诞生正是因为姓氏文化在人们心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
原创 一... 夏侯惇与夏侯渊的对比分析:英雄与默将 《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惇,以其豪气与坚定而为人津津乐道。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