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下令挖刘伯温之墓,看见6个字后羞愧不已:不准挖
创始人
2025-09-20 22:31:41
0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既是大明政权的奠基者,也是元末明初一位杰出的军事策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因他过于才智过人,对未来的预判犹如神力,导致大臣胡惟庸对他心生嫉妒,屡次向朱元璋进言要铲除刘伯温。朱元璋在晚年时期,逐渐听信了这些谗言,最终下令暗中挖开刘伯温的棺材。令人意外的是,刘伯温早已预知这一切,在其棺材内留下了“6个字”,让朱元璋的心中充满了羞愧与懊悔。

▲在朱元璋晚年,他曾误信谗言,命人偷偷挖开了刘伯温的棺材。(示意图/来源自百科词条)

胡惟庸对刘伯温的才能十分忌恨,尤其是因为他发现刘伯温的智慧远胜于自己,因此与其他大臣串通,试图排挤和陷害他。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逐渐感到对刘伯温的忌惮。胡惟庸借机向朱元璋诬陷,称刘伯温为自身选定了风水宝地,意图为自己死后埋葬。这块土地被胡惟庸冠以“天子之气”的名号,暗示越来越明显,刘伯温不仅年事已高,意图让后代继承皇位,还可能威胁到明朝的天下。此事激怒了朱元璋,他愤怒下令让刘伯温返回故乡。

▲刘伯温以其卓绝的才能和贡献,成就了大明江山,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和政治智者。(图/来源自百科词条)

精明的刘伯温洞悉了这些暗潮涌动后,愉快地回到了故乡,然而不久之后,他便因病去世。由于朱元璋对此事十分谨慎,出于对谗言的信任,他竟然命人将刘伯温的棺材头部锯掉,以此消除“天子之气”的威胁。然而,当士兵们打开棺材时,他们惊奇地发现里面并没有刘伯温的尸体,反倒是一本名为《大明律》的书籍静静摆放。书本正被打开,其中六个字异常醒目:“开棺见尸者斩”。

这本《大明律》是刘伯温与李善长等人一同制定的,成为明朝的法律条例,已得到朱元璋的批准,明令凡是盗墓或擅自开启他人棺材之人,均需处以死刑。这无疑代表着,刘伯温早已料到死后会遭到亵渎,因此准备了这一手段。而朱元璋得知此事,面露羞愧之色,意识到自己无意间违反了自己亲自定下的法律,且还被刘伯温预见到了。这种后果促使他下令为刘伯温举行盛大的葬礼,并明令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去挖掘他的墓地,违者将会满门抄斩。

刘伯温在辅助明太祖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明朝及维护国家稳定的过程中,声名显赫,后世常以他比作诸葛亮。朱元璋也曾多次赞美刘基,称他为:“吾之子房也”。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刘伯温的小说流传,其中描述他经常化妆成平民,默默巡视百姓的生活。此外,他还被认为擅长占卜,并著有《烧饼歌》,通过这首歌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未来的命运,甚至是数百年后的运势。然而,因为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便已经去世,这些故事和预言的真伪难以考证。在众多民间传说中,刘伯温被描绘成一位神秘的智者,预知未来的先知,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美称。

参考资料:《中国名人传-刘伯温》。钟文出版社,2005年3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墨... 在三国历史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堪称改变局势的关键事件。失荆州之前,刘备集团在汉中击败曹操,且凭借荆州水...
原创 他... 在抗战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抗战将领,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原创 大... 《——【·前言·】——》 清朝晚期,李鸿章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八位刚投降的太平军将领满心欢喜地入座。...
原创 许... 1973年,毛主席在一次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调整计划: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自新中国成立以...
原创 “... 在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的历史迎来了东晋和十六国时期的动乱。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大乱世,其中东晋是由司马氏在...
原创 一... 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度,始终将舒适与便利放在首位。从智能马桶到高速列车,再到各式各样的自动售货...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特别的皇帝,他的故事堪称传奇——起点仅仅是一个破碗,装备全靠拾取,却凭借顽强的生命...
原创 初... 初唐风云: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 唐高宗龙朔年间,长安城朱雀大街车水马龙,文人雅士怀揣科举梦云集于此。...
原创 日... 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日本人民的象征。从历史上看,天皇制度已经延续了126代,成为世界上历史...
原创 大... 朱棣能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姚广孝的贡献不可小觑。作为一位僧人,姚广孝几乎可以说是推波助澜,让朱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