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类特别的人物,他们虽然生前没有做过皇帝,却因某种原因被追封为帝王,享受了极高的尊崇。或许是因为他们出身贫贱,但后代子孙却登上了皇位,因此追封;又或者他们在生前权倾朝野,为了给子孙留下更好的基业,被追封为皇帝;也有些人因劳苦功高,最终得到了后代的追封。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些在历史上并没有亲自做过皇帝,却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知名人物。
1. 秦庄襄王嬴子楚——首位被追封的太上皇
嬴子楚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年轻时由于不受太子安国君的宠爱,被迫作为人质送往赵国。然而,吕不韦通过巧妙的手段和对安国君宠妃华阳夫人的贿赂,使嬴子楚逐渐受到了重视。安国君继位后,称为秦孝文王,而嬴子楚则被立为太子。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后去世,嬴子楚继位,成为秦庄襄王。在他执政期间,攻灭了东周国,为秦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嬴政即位后,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成为了秦始皇,并追尊嬴子楚为“太上皇”,可谓是历史上最早被追封的皇帝之一。
2. 汉朝刘淑(孝元皇帝)、刘苌(孝仁皇帝)——双双追封
汉灵帝时期,河间孝王刘开的后代,汉桓帝去世后,未留下继承人。刘淑的孙子、刘苌的儿子刘宏年仅十三岁,却被窦家选中,接到洛阳,并由大将军窦武支持继位成为汉灵帝。刘淑和刘苌均已去世,未能享受后代所带来的荣光,因此,汉灵帝决定追封他们为皇帝,以此表彰他们的贡献。
3. 曹魏曹操(魏武帝)——最著名的追封
曹操,东汉末年的权臣,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手腕,挟持汉献帝,以此控制了东汉的中央政权。曹操从196年起,将汉献帝迎入许昌,逐步完成了对东汉政权的掌控。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了曹魏政权。由于曹操一生功勋卓著,死后他被追尊为“太祖武皇帝”,成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追封皇帝之一。
4. 孙吴孙坚(武烈皇帝)——英雄儿女
三国时期,孙坚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在与江南叛军的斗争中,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被封为乌程侯。董卓篡政之际,孙坚与其他军阀联合讨伐,曾在洛阳获得传国玉玺(传说中的神器)。不幸的是,他在与袁术联合讨伐刘表的战斗中,被敌人用毒箭射杀。后来,孙权建立了吴国,并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葬于高陵。
5. 南朝梁萧统(昭明皇帝)——最有才华的追封皇帝
萧统是梁武帝最宠爱的长子,才华横溢,仁德之名在朝野之间流传。他曾主持编撰了《文选》,这本书选录了先秦至梁的诗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对后世影响深远。萧统于531年因病去世,梁武帝痛心不已,随后追封萧统为“昭明皇帝”,他的才华和贡献永载史册。
6. 隋杨忠(武元皇帝)——大功臣的追封
杨忠,北魏到北周的名将,一生效力于多个帝王,因出色的军事才能与忠诚,屡次获得封赏。尤其是在隋朝建立之前,他曾力挽狂澜,辅佐宇文泰稳定政权。尽管他生前并未登上皇位,但其功绩极为显赫,隋朝建立后,杨忠的儿子杨坚继位,并追尊杨忠为“武元皇帝”。
7. 唐李宪(让皇帝)——高风亮节还是明哲保身?
李宪,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原本被立为太子。然而,在唐中宗去世后,李宪自愿放弃了继承权,将皇位让给了弟弟李隆基,显示出极高的政治智慧与节操。虽然他从未亲自执政,但因其宽厚仁德和明智抉择,死后被唐玄宗追封为“让皇帝”。
8. 元孛儿只斤·拖雷(元睿宗)——名气大于实力的追封者
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虽然政治才能平平,但他在军事上的表现无可挑剔,曾任“监国”,大力支持窝阔台继位。尽管拖雷本身并未建立大业,但其子孙,包括长子蒙哥和四子忽必烈,后来成为蒙古大汗,并最终建立了元朝。忽必烈即位后,追尊拖雷为“元睿宗”,为其父的贡献留名。
9. 明朱标(孝康皇帝)——英年早逝的太子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年轻时即展现出过人的能力,被立为太子。然而,朱标在1392年因病去世,未能继承皇位。尽管如此,他的子孙继续发展壮大,在朱允炆即位后,追封朱标为“孝康皇帝”,表达了对这位英年早逝太子的尊重。
10. 明朱祐杬(明睿宗,又称兴献皇帝)——因大礼议引发争议的追封
朱祐杬本身并未大放异彩,但由于其儿子嘉靖帝的叛逆行径,他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嘉靖帝在位时,拒绝过继给孝宗,并且不顾朝臣反对,将其父追封为皇帝。尽管朱祐杬并未亲政,但他的文学与书法成就为人所称道,追封为“兴献皇帝”。
11. 清爱新觉罗·多尔衮(清成宗)——反复追封的历史人物
多尔衮,皇太极的弟弟,是清朝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尽管他在清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他过于专权的行为,使得顺治帝最终对他产生不满。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追封他为“清成宗”,然而不到两个月,他的封号被剥夺,宗室籍被罢黜。直到乾隆年间,他的亲王爵位才得以恢复。
这些人物都并非在位时就成为皇帝,但他们的死后追封却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每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复杂的历史情境和家国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