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开幕!到西双版纳,共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
创始人
2025-09-06 00:01:12
0

为依托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讲好云南故事、西双版纳故事,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将于10月1日至3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

9月5日,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文化艺术节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双版纳与澜湄流域各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相互往来交流交往频繁。1992年,经西双版纳州和泰国清莱府共同倡议,定期在中老缅泰柬越边境城市轮流举办“边境地区文化艺术节”,历经近20年的发展,2011年正式升格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在省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活动主办方精心组织,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将于10月1日开幕。

本届艺术节将举办哪些活动?

带您抢先了解

↓↓↓

举办开幕式文艺晚会

中央音乐学院、省歌舞剧院以及澜湄流域各国的优秀文艺团队融合六国艺术精粹同台献艺。

举办2场文艺精品展演

即泰国文艺精品专场演出,集中展示泰国舞蹈、音乐与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澜·湄嘉年华”活动,将以沙滩派对+烟花狂欢+无人机表演+六国歌舞表演等,彰显文化艺术活力。

举办3场艺术展览

即“一条大河”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展出来自澜湄流域各国100多名摄影师的2000余幅摄影作品;西双版纳国际美术展,展出澜湄六国,以及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艺术家的百余幅美术作品;“遗落与重逢——澜湄六国非遗周”活动,集中展陈展销澜湄六国的非遗文创产品。

举办3场交流座谈

以“音乐艺术与普洱茶文化”“光影艺术与澜湄故事”“非遗艺术与文化创意”为主题,共同探讨澜湄流域各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推进深入交流。

本届艺术节在彰显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

着重突显以下特点

↓↓↓

推动艺术节持续提档升级

中央音乐学院参与开幕式的节目策划编排,优秀节目将同台演出,相关专家学者还将出席各主题文艺交流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部分会员代表及国外优秀艺术家代表驻地采风,在地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参展。邀请深圳文创协会相关文化企业参与艺术节策划和活动组织实施。流域各国的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文艺精品联袂呈现。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泰国《诺拉舞》、柬埔寨国宝级古典舞《阿布莎罗》,还有老挝民族舞蹈《笙竿舞》、缅甸的木偶戏、越南国粹嘥剧等将与中国的优秀特色节目同台演出。总的来说,无论是参与的艺术家还是展陈展现的艺术作品,多为各国在该领域有相当艺术造诣、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艺术节成功入选2025年中宣部中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及商务部等6部委发布的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

以“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为牵引,推进文艺文化繁荣

充分发挥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推动傣族园、勐远仙境、勐景来等一批“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依托在地资源,为国内外艺术家提供吃住行等系列便捷服务,吸引广大艺术家到西双版纳写生采风、驻地创作,艺术节期间展览的美术、摄影作品大多是“艺术家第二居所”驻地创作作品。把艺术作品展陈和“艺术家第二居所”阵地结合,打造覆盖全域的独特展陈艺术,结合民族文化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古茶山三产融合等主题,在傣族园、勐景来、望天树、勐远仙境、曼听公园、1920艺术馆、告庄西双景等地分别展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空间。结合艺术家驻地创作,联动组织本地乡土文化能人全程参与,零距离全程观摩学习、深化交流研讨、组织专题专场培训,带动人才培育、活动开展和文艺文化活动活跃。

深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州践行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两城两区”建设,突出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重点,全力推动文旅康养、普洱茶等7大重点产业发展。围绕“一江两线”、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十大产业强镇建设等,不断推动西双版纳高质量发展。结合艺术节的举办,持续讲好中国故事、西双版纳故事,展示西双版纳良好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到西双版纳观光旅游、旅居旅创、投资兴业。强化艺术节平台和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持续深化澜湄流域的交往交流,助力西双版纳全方位开放发展。通过丰富的文艺文化活动,持续助推文旅市场活跃。

记者:西双版纳在发展文旅康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有哪些热门的旅居目的地?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全面落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建设部署,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依托、融合为手段、体验为目的,大力推进文旅康养旅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乡村、城镇、度假、医养、养老、文艺、体育、边境幸福等八大旅居业态。2024年,吸引超7000万人次旅游者和超68万旅居客在西双版纳慢下来、住下来,许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又变成“旅居客”,最后成为每年回到西双版纳的“新市民”。西双版纳的特色源于4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生态气候的宜居性。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森林覆盖率74.05%,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十,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位居全省第一,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年平均气温22.2℃,特别是冬季平均气温18.2℃、平均湿度75.6%,终年温暖湿润,年初被中国气象局、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为“今冬全国避寒康养好去处”。

二是自然风光的独特性。西双版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示范区和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有热带雨林的旗舰动物亚洲象和标志性植物望天树,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0个A级旅游景区遍布全州,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金牌旅游村,3个最美乡愁旅游地。

三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西双版纳世居着13个民族,各民族亲如一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普洱茶制作技艺、傣医药、布朗族弹唱、基诺大鼓舞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达219项,推出傣族章哈剧《乌莎巴罗》和5台旅游演艺节目,每年欢度傣族泼水节的游客超200万人次,傣迪、旅拍成为年轻游客必打卡、必体验的新IP,告庄西双景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省文化产业园区,景洪市正在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西双版纳入选“2025年度文旅融合榜样城市”。

四是旅游旅居的全域性。西双版纳全域宜游宜居,景洪市是全州旅游旅居的主要目的地和集散地,连续8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勐海县以“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著称,是全国生态低碳茶试点县,已成为实至名归的茶旅康城;勐腊县凭借泛亚大通道铁路、公路、水路出境的优势,加上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和森林康养试点,已成为一座无忧旅居的雨林边城。

基于这些特色和优势,西双版纳打造了5种类型的文旅康养旅居目的地:

一是乡村旅居型。主要有勐罕镇“三曼文旅综合体”、曼弄枫街道曼贺纳村、嘎洒街道曼广村“寻梦·傣庄”、景哈乡曼贺暖村、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勐仑镇城子村等旅居村寨。

二是文艺旅居型。主要有画家云集的勐仑镇曼炸村、打洛镇勐景来画家村、勐罕镇傣族园等艺术家聚集地。

三是康养基地型。主要有嘎洒街道版纳庭院、悦景庄疗休养基地和景哈乡观澜养心湾、勐海镇勐巴拉等康养基地。

四是社区共居型。主要有嘎栋街道万景社区、雨林华庭和曼弄枫街道圣井社区、绿城·春江明月等社区小区。

五是酒店短租型。主要有云投喜来登、咪咕噜(版纳)旅居、望天墅等酒店。

结合旅居业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实际,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养”资源,在携程平台开设“西双版纳文旅星球号”,集齐“寻味、乐宿、畅行、乐游、乐购、乐玩、康养”一站式服务要素,还特别开设“旅居西双版纳”专区,在全省首发上线一批30天、14天、7天的旅居产品,广大旅游者和旅居客可根据需求前往预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东... 太史慈被誉为东吴的第一猛将,而赵云则是蜀汉阵营中的一员猛将,甚至连关羽也曾对赵云心生敬畏。那么,若将...
原创 唐... 天祐四年(907年),权臣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唐朝自此走向灭亡。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逐渐瓦解,取而代之...
原创 长... 李世民,一代雄才伟业的君王,给大唐带来了无数的辉煌成就。除却谋杀太子李建成,李世民为国家征战四方,取...
原创 东... 在三国的早期,群雄割据,英勇的武将层出不穷。蜀汉有五子良将,曹魏也有五子良将,而东吴则不遑多让,拥有...
原创 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文明,它不仅是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且通过考古学验证的朝代,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原创 南... 南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南方的一个重要国家,它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
原创 唐... 最近我研究唐朝历史,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唐朝那时候节度使、都督、大总管这几个官职,权力看着...
原创 鲁... 鲁迅,这个名字几乎是中国文学的代名词,是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举世闻名的人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原创 清... 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常被引用,那就是“伴君如伴虎”,意思是侍奉皇帝就像是陪伴猛虎一般,充满危险。然而,...
原创 战...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的逝世震动了全国,举国哀悼,情绪低落。杜聿明深感悲痛,几乎难以控制自己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