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四年(907年),权臣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唐朝自此走向灭亡。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各个藩镇之间割据一方,爆发的五代乱世让无数人感到遗憾。虽然安史之乱让盛唐的辉煌逐渐消逝,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有许多帝王努力试图振兴唐朝。尽管如此,晚唐积重难返,时至今日,即使像唐太宗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也无法挽回大唐的衰败,唐朝的灭亡,最终只是时间的问题。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势力逐步增强,朝廷也未能彻底剿除它们。自唐代宗以后,朝廷的策略变成了维持各藩镇间的势力平衡。中央政府利用控制神策军的优势,通过与其他藩镇联合来压制不服从的藩镇,并且巧妙地利用各藩镇之间的利益矛盾进行制衡。河北三镇作为当时最为活跃的地区,虽然存在矛盾不断,但依然受到北东、昭义、河阳、天平、横海、义成、义武等藩镇的死死控制。在神策军和周边藩镇的联手打压下,河北三镇虽偶尔出现叛乱,但很快就会被扑灭。
这种制衡体系确保了唐朝政权的相对稳定,除了河朔地区,其他藩镇若有割据之心,往往都会被迅速消灭。剑南西川的刘辟、浙西的李锜、淮西的吴元济等藩镇在短时间内便迅速瓦解。即便到了晚唐,唐僖宗时期,唐朝的半割据局面也仅由实力最强的魏博、成德、幽州三镇以及河西的归义军所维持。
然而,黄巢的起义打破了这套藩镇之间微妙的制衡体系。黄巢四处征战,使得一些藩镇开始对朝廷产生不满,尤其是当黄巢在广明元年(880年)攻陷长安时,唐朝中枢遭受了致命打击。唐僖宗和田令孜逃往蜀地,而各地前来勤王的藩镇乱作一团,失去了中央政权的有效指挥。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朝廷不仅无法有效指挥,还直接给予藩镇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为了平定黄巢之乱,藩镇得以随意扩军,甚至停止上缴赋税。此时,藩镇的权力空前膨胀,谁还会再理会朝廷的号令?
黄巢之乱最终被平定,但藩镇之间的平衡一旦打破,各地的藩镇便开始互相吞并,形成了合纵连横的局面,朝廷的控制几乎名存实亡。唐昭宗时期,局势愈加混乱。比如朱温不仅吞并了天平、淄青、魏博等地;李克用则以朝廷的名义扶持代理人,试图牢牢控制河朔各镇;西川节度使王建则一步步把川蜀地区变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唐昭宗无奈之下,只能封他为蜀王。各地藩镇不断壮大,形势逐渐失控。
随着强藩的崛起,朝廷的威严被严重削弱。藩镇甚至开始操控朝政,威胁唐昭宗的统治。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人多次进军长安,要挟朝廷,完全丧失了朝廷原有的威严。虽然有些藩镇的实力尚无法与李克用、朱温相比,但他们的影响力却使得朝廷屡屡屈服。唐昭宗在这些藩镇的压力下,甚至为了讨伐李克用而展开了军事行动,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此外,唐朝各州的独立性也愈加突出。唐宪宗曾试图通过改革削弱藩镇的力量,强化州的权力,但随着藩镇势力日益膨胀,地方州郡也逐渐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强大兵权和财权的州,在藩镇战争中能够左右局势,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彻底崩溃。
安史之乱后,北方的局势变得愈加混乱,赋税收入大幅下滑,中央政府的财政严重捉襟见肘。尽管东南地区依然能维持一定的税收来源,但巨大的开支却使得朝廷财政难以为继。削藩需要资金,养兵需要资金,官员的俸禄更是需要钱财支持。到了中唐时期,由于财政匮乏,朝廷屡次尝试削弱藩镇,但都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最终未果。此时,唐朝的财政系统——度支与盐铁的管理体制,成为了支撑政府运转的最后依靠。榷盐法和榷茶法在中唐后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虽然部分藩镇存在逃税现象,但整体上税收体系依然能够维持朝廷的正常运作。
然而,黄巢之乱给度支和盐铁系统带来了致命打击。茶税几乎完全崩溃,盐税也无法有效收归国库,甚至连重要的河中池盐控制权也丧失。四川的天府之国被王建掌控,唐昭宗时期,中央几乎丧失了所有财政来源。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军队的维持变得困难,进而导致朝廷的权威彻底丧失。
虽然安史之乱使得唐朝走向衰败,但藩镇的制衡机制曾一度保持了唐朝的运转,甚至一度实现了短暂的复兴。然而,这一体系依然未能阻止唐朝逐渐走向灭亡。晚唐的局势与后来的晚明类似,国运日益衰败,百姓富贵生活,朝廷却已如空壳般存在。人们心知肚明,朝廷终将有一天崩溃,所有人只是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此时的唐朝就像一艘破败的船,虽然经过修补仍能勉强航行,但漏洞百出,随时有沉没的危险。直到黄巢之乱来临,这艘破船的龙骨被彻底掀翻,原本可持续运行的机制被彻底打破,加速了它的沉没。而即便是唐太宗那样英明的帝王,若回到晚唐,也无力挽回。晚唐的最大问题便是藩镇的崛起。尽管历任皇帝都试图削藩,结果却事与愿违,尤其是河朔三镇,他们已经完全不再听命于中央。
即使唐太宗在世,面对如此局势,也只能暂时缓解唐朝的衰败,无法根本改变。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藩镇的强大,哪怕唐太宗再怎么英明,也无法解决地方权力过度膨胀的问题。真正想要振兴唐朝,必须进行根本的制度改革,然而,这样的改革必然意味着削弱地方的权力,而那些手握兵权的藩镇显然不愿意坐以待毙,改革的实施难以为继。再加上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和宦官干政,唐朝最终的命运已注定,即使是唐太宗的英明,也无法阻止这艘破船的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