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周朝东迁后,进入了战国时代,这段历史可以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大小诸侯国通过相互征战、攻占、兼并,逐渐形成了七个大国,即我们所说的战国七雄。最终,秦国在嬴政的领导下,承继了先祖的基业,以强大的实力吞并了周朝的遗泽,平定了六国,统一了全国。六国的灭亡虽然最终以秦国的统一为结局,但每个国家的历史和遗族都在不同的方式下画上了句号。今天,我们就从秦国灭国的顺序出发,逐一梳理六国的命运。
秦国在嬴政继位后,已经非常强大。法家思想下的治国方针使得秦国朝着更为扩张的方向发展。嬴政在平定了国内的动乱后,借助李斯、尉缭等智者的帮助,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这个宏大的目标确定了秦国将会消灭六国,最终实现全国的统一。在执行上,秦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具体的顺序则是灭韩、赵、魏、楚、燕、齐。
灭韩
韩国虽然相对较弱,但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它正好扼制着秦国由函谷关向东进攻的路径。为了实现对六国的统一,秦国必须先行消灭韩国。秦军在指挥官内史腾的领导下,迅速攻陷了韩国都城,俘虏了韩国国君韩王安,并将其软禁在陈县。韩王安的死,实际上是受到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秦国为避免其再次成为反叛的焦点,才做出的决定。此时,秦国并没有计划杀掉韩王安,但旧贵族的叛乱让他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灭赵
赵国的灭亡可谓是由一场精心的反间计引起。赵王迁在秦国的计策下,处决了自己麾下的名将李牧,这一举措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赵国的继任者赵葱虽然被任命为国君,但很快便在王翦的进攻下被击杀。赵王迁在丞相郭开的怂恿下开城投降,最终赵国灭亡,赵王迁被发配到房陵深山,最后死于饥饿。关于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他拒绝投降并逃到了北部代郡,自立为代王。然而,代国在秦国大将王贲的进攻下很快被灭,公子嘉也被杀。
灭魏
魏国的灭亡始于魏王假在位三年后,秦国大将王贲攻破魏国都城大梁。秦军将大沟的水引入大梁城内,城墙应声倒塌。魏王假见无法抵挡,投降后被杀害。魏国的灭亡意味着魏王室彻底消失,魏国的后裔魏咎虽在秦朝末期复立,但被降为庶民,且在历史上并无多少影响。
灭楚
秦王政在即位后的第二十三年,王翦带领60万大军对楚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战斗,秦军终于在两年后攻占了楚国都城寿春,彻底消灭了楚国。楚王负刍因篡位自立,以及杀死自己的兄弟楚哀王登上王位,因此秦国以此为理由,将楚王负刍废除为庶民。负刍的弟弟昌平君芈启在淮南被拥立为楚王,但最终在抵抗秦军时失败,最终自杀。关于楚怀王熊心的具体身份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有可能是项梁叔侄所安插的傀儡。
灭燕
荆轲刺秦王事件后,嬴政极为愤怒,立刻派兵攻打燕国。燕王喜由于对秦国的恐惧,甚至以杀掉自己的太子丹来平息秦国的怒火,但依然无法避免灭国的命运。秦军追至辽东,彻底击溃了燕国残部,俘虏了燕王喜。至于燕王喜是否被处死,史书未有明确记载,其结局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灭齐
齐国曾经是一个强国,并且与秦国一起被誉为“东西二帝”。在秦国进行天下统一的过程中,齐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对秦国表现出较为友好的姿态。然而,随着秦国逐渐吞并其他六国,齐国最终也未能幸免。齐王建在面对秦军的攻势时,听从了齐相后胜的建议,最终选择投降。尽管秦王赐予齐王建500里的土地,但并没有给予他实质性的支持,最后齐王建死于饥饿。
小结:
秦国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室的后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被废为庶民。毕竟,六国遗民对故国的思念深深扎根,如果六国的王室仍保留封号,势必会给秦国带来麻烦,成为潜在的威胁。
以上就是六国灭亡的简要过程,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悲剧无疑为秦国的统一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