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曾经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一幕:贾宝玉为了小憩,寻找到一个安静而舒适的地方,最终来到了秦可卿的房间休息。这个房间奢华无比,宛如豪宅一般,墙壁上挂满了精致的装饰品,房间中央则摆放着各式名贵的古玩,其中一只金盘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当年赵飞燕舞蹈时使用的,那金盘中竟盛放的是安禄山误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真是令人惊叹的珍品。
起初,我对此并不太理解,这“太真”到底是何方神圣。想来我一直知道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甚至那误伤事件还促成了肚兜这种服饰的诞生。后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才明白这“太真”原来就是杨贵妃的另一个名字。
那时的皇帝李隆基,除了他的名号,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明皇”。他在位时期,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然而, 某一天,李隆基的表现却大为改变,他放弃了朝政,竟然夺走了自己儿媳杨贵妃的心,并沉迷于小人的谄媚,最终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的爆发。
李隆基的庙号是唐玄宗,古代皇帝去世后会被给予一个谥号,而李隆基的谥号则为“至道大圣大明皇帝”,因此他后世也被称为唐明皇。而“太真”这一称号,正是出自这位美丽的贵妃娘娘之名。在《旧唐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提到,杨贵妃非常喜欢穿着道士的服饰,每当她装扮成道士时,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做“太真”。
唐朝的许多诗人都曾描绘过这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其绝美的容颜尤以诗仙李白的诗句最为人知,他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当然,杨贵妃的道士打扮在罗隐的笔下也有所表达,他写道:“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栏杆”,感叹其美丽却又稍显无力。
到了元代,王实甫在他的经典剧作《西厢记》中提到崔莺莺的美貌,甚至将其比作“太真”,可见这一称号影响深远。
至于“太真”的字义,实际上它源于混沌之气。在《文选》中提到,“启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意思是说这不是凡物,指的是太极真气,是信奉道教的人所追求的一种接近仙人的气质。在唐朝,宗教相对开放,各种信仰皆可共存,并对儒学和道教等有着充分的尊重。而杨贵妃喜爱穿道士服装,与她的别号“太真”也颇有关系。皇帝李隆基也因对道教的崇尚,才得到了“明皇”这一庙号。
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关系,也曾有人认为杨贵妃不过是武惠妃的替代品。然而,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显然更能够体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