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字奉先,是东汉末年极具争议的武将和军阀之一,以“飞将”之名享誉天下。他勇猛无比,但同时也因反复无常、失信于人而名声狼藉。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投降与背叛,先后效力于丁原、董卓、王允、袁术等多位权臣,并一度自立为徐州牧。最终,因为得罪曹操,被围困在下邳,最终以缢死收场。值得一提的是,临终前,吕布大声喊出了七个字,这句话如果被曹操重视,或许能够改写三国历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吕布的早年并未留下许多史料,《后汉书》对其生平的记载十分简略,只提到他出生于并州九原。年少的吕布便展现出过人的武艺,尤其擅长骑射,力大无穷,甚至有传闻说他曾以弓箭射杀猛虎。因其出众的武艺,吕布被并州刺史丁原征召为主簿,且深得丁原的宠信。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朝廷动荡。大将军何进谋划诛杀宦官,但不幸被宦官暗杀。随即,宦官又被袁绍所诛,京城陷入混乱。此时,董卓率兵进入京城,挟持汉少帝刘辩掌握朝政。董卓见吕布武艺高强,便劝说他杀死丁原自立为义子,并给予他骑都尉的高位,封号都亭侯,还赐予名马赤兔,深得宠爱。但也正因这份宠爱,吕布的名声彻底受损,天下人纷纷谴责他杀主投敌。
吕布随董卓一起实施了许多残暴的举措,包括掘开汉帝陵墓、迁都长安、废立皇帝等,尤其是在与关东联军的对抗中,吕布虽然勇猛,但却因与部将胡轸不和,最终败于孙坚之手。随着董卓的暴政愈加严重,王允等人策划刺杀董卓,并成功拉拢了吕布。吕布因与董卓宠妃(《三国演义》称为貂蝉)私通,又曾被董卓投戟所伤,内心十分不安,于是答应参与刺杀董卓的计划。
公元190年,吕布在王允的帮助下,成功刺杀了董卓,并自封为奋威将军、假节,进封温侯,与王允共掌朝政。然而,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人很快反击,吕布不敌,被迫逃出长安,先后投靠袁术、张杨和袁绍等人,但因其骄横无礼,总是与东家发生冲突,未能安稳度日。
吕布的命运逐渐走向衰落。在流浪过程中,他遇到陈宫,这位曾是曹操旧部的谋士,由于曹操屠杀了陈宫的亲友,陈宫愤而背叛曹操,投奔吕布。陈宫劝吕布自立门户,与兖州太守张邈合谋,趁曹操东征徐州之际,攻占了兖州。吕布自封为兖州牧,挑战曹操。然而,吕布虽然武勇过人,却不善于用兵,屡战屡败。最终,曹操反攻,将吕布击溃,吕布只得逃往徐州。
在徐州,吕布曾得到刘备的接纳,刘备更将其视为兄弟,但吕布却没有感恩之心。在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吕布乘机夺取了徐州,成为徐州牧,迫使刘备投靠曹操。吕布在徐州与袁术、曹操等人反复合作与背叛,形成了极为动荡的局面。最终,曹操于建安三年冬围攻吕布的根据地下邳。吕布虽然顽强抵抗,但因内部叛变和士气低落,城池岌岌可危。
吕布曾向曹操求和,表示愿意投降,但曹操坚持不接受,只要求吕布束手就擒。最后,吕布的下邳城被攻破,吕布和陈宫等人被俘。被押送至曹操大营时,曹操问吕布为何不早早投降,吕布答道:“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为使君效力,奈何操先与我为难,不得已而相敌耳。今日幸得相见,如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曹操听了吕布的话,心中动摇,想要收留吕布。然而,刘备在旁却表示,吕布虽然勇猛,但为人反复无常,无法信任。刘备提醒曹操,吕布背叛过丁原、董卓,也背叛了王允、袁术和刘备自己,若收留他,终究不安稳。曹操因此下令将吕布缢死于白门楼,以惩治其罪。
吕布临终时,愤怒地对刘备喊道:“大耳儿最叵信者!”这句话显然是在指责刘备为人不可信。吕布曾与刘备共事,对他的为人有所了解,显然是在提醒曹操,刘备心机深沉,不可轻信。历史上,吕布的警告被忽视,但事实证明,吕布的话并非空穴来风。不久后,刘备参与了“衣带诏事件”,企图杀死曹操,事发后仓皇逃跑,投奔了袁绍。此后,刘备与孙权联合,在赤壁之战中给予曹操沉重打击。若当初曹操听信吕布的警告,直接铲除刘备,或许历史的走向会大不相同,你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