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以来,冲阵扶危者,唯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
实际上,在历史记载或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刘备在临终时特别提到赵云不应重用,反倒是提到马谡不堪重用。然而,“一身是胆”的赵云在刘备的政治生涯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刘备称帝之后,赵云更是鲜有表现机会,仿佛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尽管如此,赵云却没有选择在危机时刻抛弃刘备,而是勇敢地策马奔入曹操军营,力求营救主母和幼主。在这一时刻,刘备帐下有人向他告状,指责赵云投靠曹操,然而刘备并没有轻信这些言辞,反而严厉地训斥了告状之人,并坚定地表示赵云绝对不会背叛自己。这一举动无疑显示了刘备对赵云的深厚信任。
再谈赵云的理想,他的心愿始终是救民于水火,伸张正义。最初,是公孙瓒让赵云看到了实现理想的曙光,因此赵云追随他征战四方。然而,公孙瓒的行事风格逐渐变得偏激而疯狂,甚至不择手段,这使得赵云最终选择离开他,转而投身于刘备的麾下,因刘备当时展现出的正义形象吸引了他。
实际上,赵云在战场上也曾领兵作战,刘备在夺取荆州后不久便动手准备攻打益州。在这场战役中,赵云获准独立指挥,表现得相当卓越,无论是在入川的激战中还是汉水战役中都英勇无畏,展现了令人赞叹的军事才能。
不过,刘备也意识到了赵云在政治方面的才干相对欠缺,无法巧妙地处理与官员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刘备在后来的日子里,没有再将他重用在朝廷事务上。这样做实际上也是出于对赵云的保护,因在满是算计的官场上,缺乏心机的赵云终究会被权谋的漩涡吞噬殆尽。
综上所述,我认为赵云未能得到重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为了留下对后主刘禅可供调遣的武将;其次,刘备不想与赵云落得个不欢而散的下场;最后,赵云的政治智谋确实不高,难以在复杂的官场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