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究竟是他自己失策,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在三国历史的流光之中,关羽无疑是最为人们熟知的英雄人物。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试想一下,有多少人家中会恭敬地拜祭诸葛亮、刘备和曹操。
在明朝时,关羽被封为“武安帝”,而在清代,清世祖则将他誉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自此,关羽的“武圣”地位也名声显赫。关羽的丰功伟绩,使得他与“文圣”孔子并肩而立,成为后世尊崇的历史人物。
关羽不仅是以“关公”或“关二爷”而闻名,他也是蜀汉五虎上将的领袖。如此盛名绝非偶然,背后的原因正是他一生所秉持的忠义之心。
从他人的视角来看待关羽,曹操曾称赞道:“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而张辽则认为关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同样对关羽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性格刚毅且自负。从古至今,关于关羽的评价纷纷扰扰,但最终都指向了他忠诚与义气的品格。
然而,关羽的悲惨结局令人感到无限惋惜。公元219年,关羽被迫退守麦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2月,他指挥众兵出逃,不幸遭遇了马忠的埋伏,最终被擒,并与自己的长子关平一起遭到了杀害。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留下无尽的遗憾。
更让人心痛的是,孙权在关羽死后将他的首级送给了曹操。尽管曹操将其安葬于洛阳,但关羽的尸体却留在了当阳,令人无法想象的是他竟经历了这样 l 失去体面的结局。
不少人认为关羽的死以及失去荆州,均与他的个人过失有关。那么,这究竟是关羽的失算,还是有其他未被揭露的原因呢?
回溯到当时的局势,糜芳因违反军规而遭关羽严厉斥责。尽管关羽愤怒不已,却并未施加惩罚,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等回来再收拾你。”然而,糜芳背信弃义,最终选择了叛变。
关羽对糜芳寄予厚望,才此前特意让他共同守御荆州。他所说的那番话,其实也是考虑到刘备的感情,毕竟糜芳是刘备的姐夫,他希望糜芳借此机会能够立功赎罪。然而,糜芳的软弱与叛逃,最终导致了关羽的败走麦城。
从这一点来看,关羽失去荆州并非完全在于他个人的错失,而是他遭遇了不应的背叛。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