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西汉的实际掌权者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功臣联手刘氏诸侯王,发动了诛吕行动,吕氏宗族不论长幼几乎全被铲除,吕后党羽几乎无一幸免。然而,吕后的亲信之一,辟阳侯审食其却幸运地躲过了这场劫难。这不仅与他与周勃、陈平等人的深厚关系有关,还源于他平日里结交广泛,拥有不少的社会人脉和政治联络。
然而,这样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公元前177年,淮南王刘长进京觐见时,特意前往拜访已经退休的审食其。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刘长在审食其出门迎接时,突然用铁椎将其击打在头,紧接着命人砍下了审食其的头颅。许多人不禁想,难道刘长之所以下此狠手,是因为审食其曾是吕后的“情人”,他想为父亲刘邦复仇吗?但这并不可能。刘长年幼时便由吕后抚养长大,刘邦去世时,刘长才不过三岁,显然没有理由怀恨在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刘长对审食其下如此狠手呢?
审食其与吕后的关系
审食其在刘邦沛县起兵之时便是其老部下,尽管不像樊哙、曹参等人那样亲自随刘邦征战四方,但他一直在刘邦的二哥刘喜身边担任舍人的职务,负责照顾刘邦的家人。刘邦自起兵反秦后,长期未归家,这也为审食其与吕后之间产生私人感情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在公元前205年,刘邦与项羽达成和解后,审食其与吕后在长期的关押中彼此相依为命,难免产生了更多情感联系。
虽然历史中未有明确记载,但审食其成为吕后的亲信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刘邦去世后,吕后开始摄政,审食其也成为她的重要谋臣之一。史书记载,吕后在刘邦死后极为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意诛杀一些功臣以巩固刘盈的皇位。是审食其通过劝解,才使吕后放弃了这一计划。尽管如此,吕后与审食其之间复杂的私人关系还是被传到了刘盈耳中,刘盈自然感到屈辱,因此命令将审食其抓捕入狱,准备处死。
然而,审食其并未就此走向死路。他凭借在平日里建立的广泛人脉,巧妙地利用平原君朱建的帮助,成功影响了刘盈的宠臣闳籍孺。闳籍孺劝说刘盈放过审食其,最终审食其得以幸免。
刘长的身世背景
审食其作为吕后的亲信谋臣,身居高位的背后却有着极大的风险。随着吕后的去世,吕氏宗族遭到满门抄斩,审食其虽侥幸逃脱,但最终依然未能逃脱厄运。刘长的出手狠辣,可以追溯到他复杂的身世背景。
公元前199年,刘邦平定韩王信的叛乱后,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使用了陈平的计策后,刘邦带领军队经过赵国时,赵王张敖热情款待刘邦,还送了一位美人赵姬到刘邦房中。赵姬因此怀孕,但刘邦未曾负责任地离去。赵姬的弟弟寻求审食其的帮助,但审食其却未予施援。最终,赵姬自尽,而她所怀的孩子——刘长,也因此生下。
刘长对母亲的死怀有极大的怨恨,得知自己身世的真相后,便将仇恨寄托在审食其身上,认为正是审食其当年没有帮助赵姬,才导致了母亲的自尽。
刘长杀审食其
公元前177年,刘长来到长安觐见汉文帝时,故意去审食其府上。他用铁椎击打审食其的头部,并将其头颅取下送到汉文帝前。刘长在提交罪状时,给出了三个杀审食其的理由:首先是审食其当年未曾帮助赵姬脱困,导致她死;其次是审食其未能及时阻止吕后对刘如意母子的迫害;最后,审食其在吕后分封诸吕为王时未能站出来劝阻。刘长认为,审食其不仅有“死罪”,且“除害”有利于刘邦后嗣的稳定。
汉文帝听后,虽然认同其中某些理由,但也清楚刘长的举动并非完全无懈可击。最终,汉文帝虽然赦免了刘长,但这一事件依旧揭示出他对功臣集团的控制欲望。
审食其的最终命运
审食其的死,不仅是因为刘长的私人恩怨,还可能与汉文帝的政治考量有关。此时,汉文帝正面临如何约束功臣集团的问题,审食其的死亡或许正是一种警示,用来打击功臣,避免外戚权力过大。事实上,审食其的身死,既是“除害”也是“示警”,这背后可能正是汉文帝对权力平衡的精心布局。
这一切最终证明,审食其并非仅仅因为个人缘由而死,而是汉文帝通过这个事件来树立威信,警告其他权臣不要挑战皇家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