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尔哈赤统治下的后金时期,国君(也称为“大汗”)的女儿以及贝勒的女儿(偶尔还包括普通未婚妇女)统称“格格”,并没有固定的称谓。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作“东果格格”,而次女则叫“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在即位后,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开始模仿明朝的制度,天子的女儿们正式被称为“公主”。同时也对皇后和妃子的女儿做出了规定,皇后所生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而妃子所生的女儿及皇后的养女则称作“和硕公主”。“格格”这个称谓因此逐渐演变为专指王公贵族之女的用语。
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朝进一步将“格格”的称谓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如下:首先,亲王的女儿被封为“和硕格格”,其中嫡福晋所生的女儿为郡主,而侧室所生的女儿则称为郡君;其次,世子及郡王之女被称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的女儿为县主,侧福晋所生的女儿称为县君;第三,多个贝勒的女儿同样称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儿为郡君,侧福晋所生的女儿称为乡君;第四,固山贝子的女儿中,嫡福晋所生的女儿称为“固山格格”,并封为县君,而侧福晋所生的女儿则不给予封号,称为宗女;最后,镇国公和辅国公的女儿则被称为“格格”,嫡福晋所生的女儿为乡君,而侧福晋所生女儿同样不受封,称为宗女。除此之外,其余级别较低的“公”的女儿均称作宗女。这一称谓系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逐渐被淘汰。
因此,在清代,格格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而网络上那些被称为“丑照”的图片多是被故意挑选出来的。让我们一同来看看真实的清代皇族成员的面貌。
照片中见到的是载沣与他的小侄子溥仪(站在右侧)及其弟弟溥杰,拍摄于1911年;还有两岁的溥仪的可爱模样,以及与生母的温馨合影;溥仪的皇后婉容也在其中,容貌典雅,气质非凡。此外,光绪帝的弟弟载沣与他的后代们在同一框架中合影留念,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家族温情。画面中,溥仪、婉容、溥杰等人聚在一起,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难忘瞬间,包括溥仪与婉容及溥杰的合照,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们还可以看到光绪皇后谨妃与末代皇妃文秀的风采,以及众多清代格格的优雅风貌。不远处,列举了《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格格(左二)等角色,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光辉灿烂的清代世界。更令人注目的是完颜立童记、爱新觉罗恒香、川岛芳子及珍妃等更多历史人物的照片,展现出清代皇室独特的魅力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