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同患难易,共享乐难”,这句古话常常是描述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刘邦与朱元璋这两位出身平民的帝王。不知是因为在贫困生活中遭受的苦难,还是出于其他原因,这两位君主在夺取皇位之后,毫不犹豫地表现出对昔日战友的残酷报复,将那些曾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忠良之臣几乎一一清除。
然而,在这些权势之下,仍然有一些老臣幸存下来。这样的存活并不是因为两位皇帝突然展现出一颗慈悲之心,而是因为这些老臣深谙自保之道,极其狡猾。刘邦的谋士张良和朱元璋的刘伯温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历史的风暴中借助智慧与手腕生存下来。
老百姓们显然对皇帝诛杀忠臣的行为感到不满,因此便编撰各种传说和戏剧,以此展现那些功臣们在与皇帝的较量中占据上风的场景。在这些传说中,皇帝与功臣们相比,似乎都显得十分愚蠢。接下来,我们要分享的就是刘伯温与朱元璋斗智的传奇故事。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刘邦在即位后,逐渐对才智过人的刘伯温感到不满,觉得这个人总是抢风头。好在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心地善良,一直替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辩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也无法忽视刘伯温的存在,心中对他的厌恶愈发加深,最终下定决心要将他处死。
马皇后闻讯后,立刻派人寻找刘伯温,亲自给他送去了一颗大枣和一颗鲜桃。刘伯温看到这份礼物,心中顿时明白,那是马皇后在暗示他准备“离开”与“逃跑”了!
然而,朱元璋的召唤已然来临,刘伯温此时想要顺利逃脱已变得不再可能。在前往宫中的路上,刘伯温小心翼翼,尽量拖延时间,终于勉强踏入了宫殿。一见面,朱元璋立刻问道:“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慢?在磨蹭什么呢?”刘伯温面露歉意,回答道:“刚才臣正在撰写奏折,却被一个字卡住了,不知为何,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字的写法,因而耽误了时间。”
朱元璋惊讶地问:“什么字不会写?”刘伯温立刻跪下,满脸恭敬地说:“皇上,是‘天下大赦’中的‘赦’字!”朱元璋愈显嫌弃:“连这个字都不会写?把手伸过来,我教你。”
刘伯温敏捷地伸出了手,朱元璋在他的手心里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赦”字,然而,写完他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因为刘伯温早已跪在地上,感激地说道:“谢谢主上的恩典!”朱元璋觉得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被别人看重,于是当即决定赦免刘伯温,让这位才俊继续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