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延续并扩大了李唐王朝时期的藩镇割据现象。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起,到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之乱的平息,这期间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李唐王朝为了尽快平定叛乱而采取猛烈的打击措施,采取了以节度使攻击节度使、以藩镇压制藩镇的策略。这种“抑制”式管理如同压下葫芦又冒出瓢,层出不穷的战斗和地方军政事务逐渐集中到节度使手中,使得藩镇势力愈发强大,最终形成了外部权力重、内部权力弱的统治格局。至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发动政变篡夺了唐朝的皇位,随后建立了后梁政权,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充满动荡与更迭的时代,即梁唐晋汉周五代的混乱局面。
了解五代历史的人或许都知晓,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都以前朝的藩镇身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后梁和后唐均源自李唐王朝的藩镇,其中朱温担任过宣武军的节度使,且被称为梁王,而李克用及其子嗣则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身为晋王。后晋则是由后唐的藩镇石敬瑭所建立,后汉则由后晋的藩镇刘知远所创立,而后周的建立则与河东的藩镇郭威密切相关,他当时是邺都的留守及天雄军的节度使。在这一系列的藩镇中,有一个被称为“河东集团”的势力格外突出,这一集团以“河东节度使”为核心,建国的藩镇中大多数都出自于此。
河东之地,位于黄河的东岸,具体范围主要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内。公元883年,当唐僖宗在位时,李克用因成功镇压黄巢而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从此,李克用与其家族便以此地为基础,开始了他们的扩张历程。尽管李克用本人并未能够建立王朝,但他却成为了后唐王朝的奠基者,后续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甚至刘崇建立的北汉,皆属于李克用的河东集团势力范畴。这个集团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经历了多次胜利和失败的考验,尤其是在面对唐朝和朱全忠数次大规模攻击时,能够屹立不倒,凝聚成李克用获取霸权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李存勖建立后唐的基石。后晋和后汉同样是在这个集团的核心力量之上建立的,后周及北宋的形成也与这一集团息息相关。
正因如此,后唐、后晋和后汉的建立,都离不开该集团的支持与帮助,因此这三代政权均选派集团成员(自身势力)驻守河东这一战略要地。随着一个王朝的消亡和另一个王朝的崛起,往往都是该集团决定的结果。史籍的记载显示,后唐、后晋和后汉均是沙陀族所建立的王朝,合称“沙陀三王朝”,而在后汉灭亡之后,宗室刘崇又在河东建立了北汉。因此,沙陀政权整体存在的时间长达57年,自后唐建立的923年算起,直到979年北汉灭亡,河东集团的影响力持续延续。
公元951年,后周的太祖郭威灭掉后汉建立了新的王朝,后汉的宗室刘崇以河东节度使的名义在太原重建北汉。十年后,即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一场“黄袍加身”之变,创立了北宋王朝。随着宋朝逐步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到了979年,北汉亦被消灭,作为主要由骑射武艺勇士组成的河东集团,最终因失去生存的环境而悄然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