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到清朝最命运多舛的皇帝,除了咸丰帝,实在难以立刻想到其他人。他的父亲是屡遭屈辱的光绪帝,他的妻子则是风头无限的妖后慈禧,凭借着垂帘听政,最终亲手终结了清朝的命运。而咸丰帝本人,19岁登基为帝,31岁便香消玉殒,究竟是怎样的命运让他如此悲惨呢?
让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这位命运不济的帝王。
咸丰帝,名爱新觉罗·奕詝(yì zhǔ),在清朝十二帝中排行第九,然而却是最后一位真正拥有实权的皇帝。尽管清朝此时已是风雨飘摇,政局动荡不安,但既然他已经是皇帝,多少还能依靠“皇帝”的身份,享受一番奢华的生活,甚至可以有几十年待在皇位上。可是,为什么咸丰帝的命运如此悲惨呢?
要从咸丰帝的母亲说起。看过不少清宫剧的观众都知道,后宫争宠的斗争相当残酷,宫中妃子们为了争取宠爱,不惜使出各种阴谋诡计,甚至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站上权力巅峰,敢于毒害他人。而在历史上,咸丰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年轻时为妃时,曾与祥妃一同怀孕。然而,按照时间推算,孝全成皇后的预产期显然比祥妃晚一些。她并未预料到自己未来能成为皇后,只是将希望寄托在“庶长子”这个身份上。于是,咸丰帝在母亲肚子里尚未满十个月时,便被强行催生了出来。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婴儿的生命极为脆弱,尤其是早产儿,很多都不能幸存。而咸丰帝却凭借着强大的求生欲,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且成长为了一位帝王。他在幼年时曾患过天花,差点丧命,但他依然挺过来了,面容留下了疤痕,成为了“光荣”的标记。
除了天生体质较差外,咸丰帝的身体更曾因为一次马术训练而受伤,摔断了腿,虽未丧命,但此后他便成了一位跛子。如果不是前面三个哥哥早逝,且咸丰帝得到了道光帝的宠爱,凭借他这副形象,大臣们肯定不会同意他继位。而且,咸丰帝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他的六弟奕訢,年龄与他相仿,能言善辩且精明强干,几乎无可挑剔。为什么最终咸丰帝反而获得了皇位呢?
这其中的关键,还得归结于道光帝临终时的决策。当时,道光帝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召见了咸丰和奕訢两人,讨论治国理政的大计。奕訢言辞犀利,巧妙地分析局势,可咸丰帝却在一旁沉默不语,突然放声大哭,泪如雨下。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道光帝的心。相较于政治上的博弈,这一时的情感流露显然更能打动人心。
不过,咸丰并非凭借此举获得了皇位的全部。此时,他还有一位善于揣测圣意的导师,帮助他在权力争斗中找到突破口。咸丰帝虽然不如六弟那般出色,却凭借着孝顺和情感的倾注成功攀上了皇位。也因此,他的地位和待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咸丰帝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年纪轻轻就显现出了种种健康问题。即便如此,他的寿命原本应可达到五六十岁,但最终却在31岁便早早去世。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咸丰帝未能活过更长时间呢?
长期生活在压抑和失望中的咸丰帝,心情愈加低落,最终走向了极端。面对无力回天的局面,他选择了放纵自我,进入了颓废的状态。而此时,他也逐渐发展出了两大爱好,这两大爱好最终也成了他生命的催命符。
咸丰帝的两大爱好,实际上都与慈禧有关。正是因为慈禧,他才接触到了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国事无望、英法联军入侵,使得咸丰帝只能逃离京城,暂时躲避在热河。即便皇位暂时落到了六弟奕訢之手,咸丰依然签署了一系列不利于清朝的条约。至此,清朝的颜面已然丧失殆尽,咸丰帝躲在热河,远离了政治纷争,也彻底放弃了治理国家的责任。
这时,咸丰帝已知自己身体的虚弱,便开始拼命摄取补药和药酒。虽然他并不清楚这些药物的真正效果,但在他的认知中,这些药物可能帮助自己恢复健康,延续生命。尽管如此,最终他未能从中得到任何救赎。尤其是他的宠妃们,与他一同沉溺于这一“保健”之道,最终让咸丰帝过早地走向了死亡。
慈禧,那个为了自己与皇室的未来所费尽心思的女人,在背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咸丰帝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他早早离世,留下了清朝继续在风雨飘摇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