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婚礼,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盛大且标准最高的婚礼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这是皇家婚礼。在清朝历史上,只有12位皇帝,而其中只有4位在成为皇帝后结婚。这四位分别是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末代皇帝溥仪结婚时,清朝已经灭亡,因此不算)。这四位皇帝的婚礼都是在皇家婚礼的最高规格下举行的。
第二,四位结婚的皇帝中,顺治、同治和光绪结婚时,都受到了“皇父”或太后的控制和干预。婚后,这些皇帝将面对自己亲自执政的局面,而这正是他们的父皇或太后最不愿意看到的。而康熙在结婚后,却得到了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后者希望康熙尽快亲政,因此,她在康熙的婚礼上做了很多的安排,确保婚礼能够顺利举行,并为康熙接班扫清道路。
第三,康熙时代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而这个稳定的环境是其他三位皇帝难以比拟的。此外,康熙在婚姻选择上的考虑也与其他三位皇帝有所不同,尤其是他对皇后家族——赫舍里氏家族(索尼家族)的依赖。若没有这段婚姻,鳌拜便无法受到有效的制约,后果将会是极为严重的。
康熙的婚姻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政治考量。作为皇帝,婚姻无疑和政治紧密相连。实际上,当康熙年仅12岁(准确来说是11岁)时,孝庄太皇太后便提出为他选立皇后,四位辅政大臣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最终的候选人包括了索尼家族的孙女赫舍里氏、鳌拜的女儿瓜尔佳氏、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而苏克萨哈家中则没有适龄的女子。四位辅政大臣的政治立场非常复杂:索尼老成谨慎,除非事情关乎自身,否则他极少表态;鳌拜的势力最大,始终是康熙面临的最大威胁;遏必隆则是一个墙头草,曾经与鳌拜有过较近的关系;而苏克萨哈则是康熙与孝庄的坚定支持者,但家中没有适婚的女子,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鳌拜。最终,孝庄的决定是让赫舍里氏成为皇后,以平衡鳌拜的权力,同时让遏必隆的女儿成为贵妃,争取更多支持。
康熙的婚礼终于在康熙四年九月八日如期举行,盛大而庄严。孝庄太皇太后已经为赫舍里氏准备好了皇后的册封和印玺,婚礼仪式也在康熙祭祖的消息传到祖庙后开始。婚礼从彩礼、册封大典、祭拜祖先,到拜见太皇太后、宴请宗室与大臣,场面宏大且繁琐,持续了一整天。从黎明到黄昏,所有宗教仪式、内务事务都忙得不可开交,康熙与赫舍里氏两人也因此疲惫不堪,最终被送入洞房。
根据清宫的礼仪,嫔妃在侍寝时没有任何“尊严”。她们通常会被脱掉衣服,由太监包裹上被子,抬到龙床上,等到皇帝和她们完成仪式后,嫔妃会被送回。而皇帝和嫔妃一夜情事的发生是严格被禁止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防止嫔妃刺杀皇帝。但在皇后与皇帝的婚礼中,却有了例外。皇后不仅可以拥有“尊严”的侍寝,且事后不需要太监催促离开。然而,尽管如此,康熙还是遭遇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婚后的第四天,孝庄太皇太后急忙派遣太监来传话,规定康熙不再可以与皇后同床。原来,根据清朝的祖制,从顺治开始,皇帝与皇后同房的时间最多只能维持三天。康熙虽然有所不满,但也只能遵从这一规定。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第一个真正接近康熙的女人。她不仅能倾听和理解康熙的心声,而且成为康熙内心一片温暖的寄托。年幼失母的康熙在她的陪伴下,重新找到了母爱的温暖。然而,悲剧的是,孝诚仁皇后仅陪伴康熙短短9年,便因产后血崩去世。为了纪念这位皇后,康熙立她的儿子胤礽为太子,表达了他对皇后深深的怀念与感激。
上一篇:一座钱窖揭开江西一段辉煌史
下一篇:德国档案中有关义和团的新鲜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