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历史的长河,只为揭示与众不同的真相。提起《隋唐演义》,这本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的影响,许多人在提到苏定方时,脑海中很容易浮现出一个奸诈残暴的形象。在小说里,苏定方心狠手辣,不仅设计害死了北平王罗艺,甚至连银面寒枪罗成也未能逃脱他的阴谋,最终以万箭穿心的惨状死去。
然而,这些污名对苏定方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冤枉。历史上的苏定方,堪比汉朝的冠军侯霍去病,是唐朝凌烟阁中的一员功臣,甚至在宋代设立古代武将庙时,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苏定方的崛起可谓传奇,他虽然出生在隋朝末年,却直到唐高宗李治执政时才迎来自己的巅峰时期。作为边境防守的将领,他屡次率领唐军铁骑突击敌军,甚至以少胜多,不仅成功扩大了唐朝的版图,还让帝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盛大,面积曾一度达到1600万平方公里(另一说法为1076万平方公里)。
苏定方的原名是烈,字定方,出身于冀州武邑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他的名字在世间广为流传。隋朝末年,随着起义军的兴起,苏定方的父亲苏邕为了保护家乡的百姓,组织了一支民兵,抵抗起义军的侵扰。受父亲的影响,年少的苏定方便投身于军伍,因其“骁勇善战,胆气过人”,迅速在四方间扬名。
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他先是投奔河北的窦建德,成为夏军中的一名猛将。然而,窦建德很快兵败被杀,苏定方只得回乡隐居,直到唐贞观年间才再次被征召入朝,成为李靖的部下,参与了征讨东突厥的战役。在阴山一役中,苏定方展现出非凡的胆略,仅率二百铁骑便夜袭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大营,擒获数万俘虏,致使东突厥灭亡。由于此役立下赫赫战功,苏定方被唐太宗亲自任命为中郎将。
从此,苏定方开始了他传奇般的军事生涯。公元657年,高宗李治即位,苏定方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继续在边境上指挥作战。在征讨西突厥时,苏定方采取了逐个击破的策略,仅凭一万多人的军队便轻松战胜了西突厥的十万大军,并成功俘虏了可汗阿史那贺鲁。接着,他又先后击败了吐蕃、百济和高句丽,将唐朝的疆域推展到朝鲜半岛。按理说,苏定方作为一代名将,应当名垂千史,享有无尽的荣耀。但为何他却在民间声名不显,甚至在许多演义作品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反面角色呢?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苏定方曾经为夏王窦建德效力有关。尽管窦建德败北身亡,但他在民间的威望依旧极高,甚至一度超过了李唐的皇帝。苏定方虽然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但考虑到他过去的经历,唐朝的统治者害怕他在民间的影响力过大,可能会引发民众的怀旧情绪,甚至带来叛乱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唐朝政府默许了文人们对苏定方形象的抹黑。于是,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苏定方便被描绘成了奸贼的化身,《说唐演义全传》、《隋唐演义》以及《兴唐传》等作品中,都将他塑造成了反派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苏定方的历史形象被误解了千年,实在是十分冤枉。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