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明朝宗室的名字很奇怪,和元素周期表重复率极高呢?
创始人
2025-09-10 08:02:45
0

这真是一件极具趣味的事情,竟然在元素周期表里看到了与老朱家族成员名字相撞的情况,而且这并非巧合,而是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有趣巧合。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如果要说这个名字有何特殊意义,其实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祖辈们的名字都非常简单且平凡,通常只是以数字来命名。比如他的祖父名叫朱初一,父亲则名朱五四。

由于祖辈们的名字过于随意,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名字以及家族的名字非常在意。加入红巾军抗元后,他便决定改名为“元璋”,以此表达自己决心的坚定。

当他成为皇帝后,朱元璋不仅为自己改名,还对父亲和祖辈的名字进行了修改,力求使这些名字富有文化内涵。不过,尽管他做出了这些改变,但前人的名字已无法更改,朱元璋也只能从后代开始发力。

于是,在积极抗元的同时,朱元璋还开始向文化名臣李善长学习,他天资聪慧,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在建立大明朝之后,朱元璋亲自为后代制定了“族谱”。

朱元璋的第一代直系血脉,即他的儿子们,都有着两个字的名字,如朱标、朱棡、朱樉、朱棣,这些名字中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几乎每个名字都带有“木”字旁,这意味着在五行中,这些名字代表着“木”属性。所以,朱元璋给这些儿子起名,实际上是在赋予他们五行中的“木”命。

这种命名方式也成了大明朱家命名的一个惯例,从此每个名字几乎都带有五行属性。

然而,朱元璋的儿子们虽多,但也不过二十几个,根本无法占满元素周期表,且名字并未涉及金属元素,完全不符合预期。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又感受到朱家族先前名字的平淡,朱元璋决定通过写二十多首五言诗来为后代制定字辈,这些诗句也为后来的命名规则奠定了基础。

比如,朱棣一脉的字辈诗便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如果你对大明历史有所了解,会发现,这首诗的前十个字,就是大明朝所有皇帝的字辈,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之外,其他皇帝都遵循这一字辈。比如,朱棣之后的明仁宗,他的名字是朱高炽,而朱高炽之后的明宣宗则是朱瞻基,直到明末的朱由检,刚好对应了第十个字。

不过,这样的命名方式并非稀奇之事。在中国古代,许多大家族也都通过类似的方式为后代命名,以确保家族血脉得以传承,甚至有些家族的字辈延续了上千年。

朱元璋的做法,可以说是“占领”了元素周期表,但这并非是他使用字辈的方式,而是他在为后代命名时要求,必须在字辈后加上带有五行属性的字作为名字。比如,朱高炽是“火”,朱瞻基是“土”,而朱由检则是“木”。

而五行中包含金和水,这两种元素恰好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最常见的两大类。所以,朱家后代的名字与化学元素名称重合的现象,便由此产生了。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朱家人先有了这些名字,而后来的化学元素就是“抄袭”了他们的呢?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便是化学元素的“祖师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可以说后来的元素周期表与朱家人名字之间存在着某种“重合”,但这并不完全是抄袭,而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自从朱元璋定下这套命名规则后,朱家后人纷纷响应。然而,五行理论虽然看似完美,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家人口不断增加,光是男丁数量就超过了五十万,而字辈数量却有限,导致了名字重合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朱家族后代开始面临一个难题:如何避免“撞”名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家人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造字”。

这些字,并不是为了其他用途,而是为了严格遵循朱元璋所定的命名制度,使得名字在文化上保持统一。虽然这并不像古代的仓颉那样创造出全新的字,但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字,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学习和使用的词汇。

到了清朝,随着化学概念的传入,西方的化学体系逐渐成型,化学元素被整理成册并命名为“元素周期表”。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来说,这一体系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也没有直接的中文对应名。

在19世纪,化学开始传播到中国,虽然清朝的官方政策依然较为封闭,但一些改革派人物已经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其中的徐寿先生,是近代中国化学研究的启蒙者之一。

徐寿最初从事造船工作,后进入江南制造总局,开始投身于改变中国的国力,而化学研究则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1869年俄罗斯发布的元素周期表,引发了中国学者的关注。

尽管中国古人对于化学有所接触,譬如火药的发明,但中国古代哲学并未重视微观世界,因此对于元素等细节问题未曾深入研究。徐寿意识到,要引入西方的化学体系,必须面对如何翻译的问题。

翻译的最大难题在于,西方的元素概念与中文的传统语言并不相通。徐寿通过造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像是金属和液体的元素名称,他会选用与元素特征最接近的古代汉字,或者创造新的字。

这些字中的一部分,至今仍在使用,而且其中有些字的来源正是源于朱家族的命名需求。尽管这些字并非完全出自朱明时期,但不能否认的是,朱家为适应庞大的命名需求,确实“占用了”大量金字旁和水字旁的字,这使得后来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名字与朱家族的名字在形式上产生了相似之处。

所以,这一现象其实并不奇怪,毕竟这只是中华文化与西方科学文化融合的一个有趣巧合。而朱明宗室名字与化学元素的相似,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遗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前言**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被誉为最杰出的皇叔,他的一生跨越了七朝六帝,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
原创 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成功地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
原创 唐...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89年,这段历史为中国文化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漫长的289...
原创 诸... 在蜀汉历史中,丞相兼国防部长诸葛亮与平原特种作战专家兼混合战术大师魏延,这两位忠诚于刘备的将领始终以...
原创 如... 假设我们按照题主的设想来推演一下情景。 公元213年,刘备率领军队围攻雒县,而张任则带兵在金燕桥阻击...
原创 秦... 秦始皇是否是明君,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他在国家统一、文化融合、货币统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创 曹... 前言 在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兄弟关系充满了复杂的竞争与较量。有一天,曹丕看到两头牛在田间发生冲...
原创 战... 《——·前言·——》 齐威王、赵武灵王、秦昭襄王和燕昭王,这四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为什么他们...
原创 如... 曾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中国。但时至今日,情况真的如此吗? 美国如今...
原创 大... 1903年,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两位清朝重要的官员联合上书皇帝,提出废除科举制度的建议。随着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