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成功地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被册立为新的皇太子。接着,在同年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即位成为新的皇帝,年号贞观。虽然李世民在历史上以一位雄才大略、气度恢宏的帝王著称,但他即位后的统治并非完全平顺。他在位期间,居然还亲自下令处死了六位开国功臣,你知道这些人吗? 侯君集 侯君集从小就跟随李世民,参与了许多战役,并且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谋,成为了李世民信任的重要人物。武德九年(626年),侯君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和长孙无忌等人一起立下了赫赫战功。贞观四年(630年),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政。到了贞观九年(635年),他协助李靖平定了吐谷浑。贞观十二年(638年),他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地位逐渐提升。 尽管侯君集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和信任,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由于贪婪地收取金宝,他一度入狱,虽然最终被释放,但心中始终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与张亮密谋叛乱,虽因没有实质证据而未被立即追究。然而,没过多久,侯君集便因被指控参与谋反而被判处死刑。唐太宗在得知消息后十分悲伤,亲自流泪告别,并命令在凌烟阁保留他的像。笔者认为,侯君集的结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张亮 张亮与侯君集一样,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虽然他的名气比侯君集稍逊。张亮在隋朝末年参与了瓦岗起义,成为徐世勣的部下,后来归顺唐朝,并被任命为秦王府的车骑将军。唐太宗即位后,张亮逐渐得到重用,因揭发了侯君集的谋反之事,唐太宗特别对他加以宠信。张亮还曾被任命为沧海道行军大总管,并随军征讨高句丽。 然而,张亮晚年逐渐宠信术士,甚至收养了五百名养子,开始有了异心。贞观二十年(646年),他因被揭发谋反而被处死,死于西市。 罗艺 罗艺以勇猛和机智著称,他在隋朝末年屡立战功,曾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并驻守涿郡。后来,他自称幽州总管。唐朝建立后,罗艺加入了唐朝,支持了唐朝的统一战争。因其在河北地区的影响力,唐太宗赋予了他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贞观元年(627年)正月,罗艺因矫诏进京,准备兵力,最终因叛乱失败,被唐太宗命令处决,死于宁州的乌氏驿站。 刘洎 刘洎早年曾为萧铣的黄门侍郎,后来归顺唐朝,并被任命为南康州都督府的长史。在李世民即位后,刘洎逐渐得到了重用,甚至成为唐朝的宰相。贞观十八年(644年),刘洎升任侍中,权力逐渐增大。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出征辽东,刘洎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并兼任民部尚书,负责辅佐太子李治。 然而,刘洎最终因受到冤屈而死。在同年九月,刘洎被褚遂良陷害,唐太宗下令让他自尽。许多历史学者认为刘洎的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的冤案之一。直到唐高宗即位,刘洎的冤屈才得以昭雪,官职得以恢复。 李孝常 李孝常是隋朝大将李圆通的儿子,唐高祖李渊的族弟。在唐国公李渊攻占长安时,李孝常奉献了永丰仓,因此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武德元年(618年),他被封为上柱国、义安郡王,出任利州都督。虽然李孝常功劳显赫,但唐朝对他的厚待显然不完全是因他个人的功劳。李孝常对此似乎并不满足。 贞观元年十二月(628年),李孝常联合几位将领密谋叛乱,结果阴谋败露,李世民下令将他处死。 李君羡李君羡是隋末的瓦岗寨起义军成员,后来投降李渊,并参与了唐朝的建立。凭借战功,他被任命为左武候中郎将,受封为武连县公。然而,李君羡因传出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谣言而遭到贬官,并被御史弹劾。最终,李世民以欺君压民的罪名下令处决他。对于李君羡的结局,许多人认为他被冤杀,因此他的死亡令人惋惜。